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四教案 青岛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四教案 青岛版
一、复习旧知、巩固体积公式。
出示习题: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
交流: (1)20×16×10=3200(立方米)
???? (2)5×5×5=125(立方厘米)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香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并通过简单的一句提问“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吗?”,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体积公式“底面积×高”。
1.认识“底面”。
(1)引出“底面”概念。
出示:(如图)
提问:老师刚才在长方体、正方体的直观图上,用涂颜色和文字标注等办法呈现它们的底面。你们知道什么是底面吗?
同桌探讨,交流引出:“底面”一般指长方体、正方体的下面的面。
(2)巩固对底面的认识
出示:请学生指出长方体可乐箱和正方体啤酒箱的底面。
[设计意图]:认识“底面”,是计算底面积和计算体积公式的关键所在,本环节在学生复习了已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基础上,并在复习用的两幅图上引出底面,让学生感受知识就在身边,同时也为研究体积公式“底面积×高”奠定了知识基础,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指一指各物体的底面,区分了底面和侧面,加深了学生对于底面的认识。
2.认识底面积。
提问:认识了底面,那什么是底面面积呢?
交流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它们的底面积。
提问:长方体的底面积如何计算?正方体的底面积如何计算?
学生独立写在自备本上。
交流得出: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探讨,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底面的认识。
3.演变原来的体积公式。
(1)师:已知底面积,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
学生同桌探讨,再全班交流得出。
(板书)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
底面积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
????????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
底面积
→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统一成: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S表示底面积,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V=Sh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经历推导过程,利用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和长方体底面积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使体积公式获得了统一和简化。并利用了简单明了的图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索,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应用得出的公式,计算长方体可乐箱和正方体啤酒箱的体积。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三.联系实际,应用提高。
完成自主练习六第6、10题。
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底面积、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
四.总结知识,升华提高。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得出的?得出的这个结论对于今后的学习研究有什么用?
[设计意图]:体积公式的记忆和运用并不是难点,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探索的方法,数学思维方法的习得将终身受用。
五.课后作业。
自主练习6、8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探索,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学过程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脱离老师的讲解、自主学习,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探索、创新意识。
3.练习题的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分层次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出现的问题,开展深入的讨论,及时反馈、反思,进行纠正,印象深刻。
4.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发展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附送: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冀教版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 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备:
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4块,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1块。
学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0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提问: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