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种植技术规范.docx
3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江白芍种植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江白芍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地域范围、检验方法与规则、产地环境条件、选种与育苗、采收初加工、
加工、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按照中江白芍种植技术规范种植生产而
获得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江白芍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51/T1068-2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监
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DB51/T335-2009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DB51/337-2003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
DB51/338-2003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
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6543-2008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9693-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
4
SB/T11094-201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国家明令禁止使
用的农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中江白芍
系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Paeonialactiflora
Pall.),中江道地栽培。
3.2芍头
系指芍药植株地下近地面的根茎段膨大部分,其下着生
子根,粗糙,具红色芽苞。
3.3采芍
细小根条、短节子、无芽苞的芍头,统称采芍。
4、生产地域范围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江白芍种植地域范围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
的地理标志产品“中江白芍”的生产核准的区域执行。
5、产品要求
5
5.1感官要求
5.1.1熟芍
5.1.1.1干品根粗状结实,呈圆柱形。
5.1.1.2表面粉白色或类白色。
5.1.1.3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5.1.1.4气微,味微苦、酸。
5.1.2生芍
5.1.2.1干品根粗状结实,呈圆柱形。
5.1.2.2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细根痕。
5.1.2.3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5.1.2.4气微,味微苦、酸。
5.2理化要求
表1中江白芍理化要求
序号
项目
指标
1
芍药苷(C23H28O11),%
≥1.6
2
水分,%
≤14.0
3
总灰分,%
≤4.0
4
水溶性浸出物,%
≥22.0
6
5.3卫生指标
表2中江白芍卫生要求
序号
项目
指标
1
铅,mg/kg
≤5
2
镉,mg/kg
≤1
3
砷,mg/kg
≤2
4
汞,mg/kg
≤0.2
5
铜,mg/kg
≤20
6
二氧化硫残留量,mg/kg
≤400
6、检验方法
6.1感官检验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有关规定执行。
6.2理化检验
6.2.1中江白芍芍药苷(C23H28O11)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高效液相色谱法执行。
6.2.2水分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有关规定执行。
6.2.3总灰分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有关规定执行。
7
6.2.4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有关规定执行。
6.3卫生指标检验
6.3.1铅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有关规定执行。
6.3.2镉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有关规定执行。
6.3.3砷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有关规定执行。
6.3.4汞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有关规定执行。
6.3.5铜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有关规定执行。
6.3.6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有关规定执行。
7、检验规则
对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分为A、B两类:A类是5.1.1—5.1.2.4、表1的1、4项和表2的所有项指标;B类
是表1的2、3项指标。
8
7.1检验分类
7.1.1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的全面考核。即对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指标)进行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
检验: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