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大学生二手图书市场的调查报告不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高校大学生二手图书市场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校大学生二手图书市场的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高校是一个巨大的图书消费市场,尤其是具有较强专业性、学术性的教材类图书更是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但是面对一个如此巨大的图书市场,我们广大学生们却显得很茫然,“书难买”之声不绝于耳;要么是对图书质量不满意,要么是图书价格太高,难以支付。如何使高校二手图书市场更加规范、合理地运转?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和其他组员进行了本次“高校大学生二手图书市场”的调查。
调查过程
为此,我们调研小组将调查对象锁定在瑶湖大学城,这一地区作为文教区,高校集中,在校大学生近10万人,具有典型性。调研小组于2008年10月23日在位于大学城的江西师大、蓝天学院、南昌工程学院三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采访。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到有效问卷265份,有效回收率88.3%。被调查学生专业涉及中文、经济、历史、文化产业管理、英语、法学、测绘、材料、机械、自动化、土木工程、化工、等30多个专业,文理科约各占一半。在男女比例上,男生108人,所占比例为40.7%,女生157人,所占比例为59.3%。
数据分析
现对本次问卷调查的情况详细分析如下: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发现高校大学生们在教材上经常有遗失,损坏,缺失等情况。从而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学习教材也具有相当大的需求量。在课外阅读上对文学类、励志类、时尚娱乐类的出版物比较青睐,这三类出版物排在前列;同时女生对时尚娱乐类、生活健康类的出版物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男生;而对于体育军事类出版物,男生则反之。
在校大学生虽然可以从学校图书馆较方便获得图书资源,但限于学校图书馆所收藏图书有限,又经常发生图书空位现象,所以购买书籍及向同学借等形式成了大学生获得图书资源的有效补充。但是到新书店去购买新书非常的不方便,而且价格比较高。
大学生在获得二手图书信息上,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读者是通过逛书店和同学的介绍和学校举办相应的旧书交易活动而得知的。这说明我们的二手图书市场在图书营销方面做得还不够,特别是图书宣传上还停留在顾客对顾客这样低层次的宣传方式上。因此,加强二手图书宣传,充分利用现代媒介,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产品观念应是现在及今后一段时期我校二手图书市场开发的重点努力方向。
在购买二手图书地点的选择上,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会到自己学校附近的书店购买,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节省时间到学校附近的私人书店购买自己所需图书。距离、质量和价格的综合使得私人小书店此时成为他们购书的最佳地点。到新华书店购书的同学是很少的,其零折扣的售价可能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购买二手图书时的参考因素上,有69.2%的学生选择了图书内容是否有价值,有18.3%的学生选择了图书的价格。而对出版社、装帧设计、作者的名气似乎不大关注。
教材作为高校大学生图书消费中的一笔重大开支,鉴于它的重要性及其不菲价格,大学生们对其的购买是比较慎重的。现在各大高校都不再统一征订教材,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有了较大的自主空间。现在教材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人文科学的教材有的一版用了六七年还在用;自然科学稍快一些,但也要三四年才更新一版。所以我们可以向高年级同学收购二手教材来满足低年级同学对二手教材的需求。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102位同学是从学校教材中心购买教材,占总调查人数的38.5%,也就是说高校教材市场还有61.5%的份额被旧书店、图书商店、网上书店瓜分。而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价格因素。教材的出版虽说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其一般的出厂价是七五折到八折间,然教材中心向学生售书是零折扣;而学生却可以从二手书店买到三至五折的书甚至可以在网络书店上买到四至七折的书。假如每位学生每学期需教材费200元,那么通过其他途径购书就可以节省30~35元之间,如果购买旧书(有八九成新),那可节省的就更多。几种不同的购书方式之间存在的巨大利益空间,
关于二手图书的价格问题。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53人认为高校二手图书销售价应定为二到五折,只有5人也就是约有2%的学生认可其零折扣销售二手教材。这说明二手图书市场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也是允许的,但太离谱的价格势必影响其二手图书销量。
作为大学生群体,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我们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月消费额都在300-600元之间,而他们每年在图书(除了教科书的支出)的消费上大部分为100-150元之间。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对二手图书还是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的。如果能够进行适度宣传和引导,这个消费市场还会变得更大。
本次的问卷调查中还涉及了大学生对盗版图书的态度,我们惊讶的发现,在我们回收的265份有效问卷中,竟有117名同学说会购买盗版图书,所占比例达到44.1%,偶尔会买的112名,占到42.3%,不会购买盗版书的仅占12.5%。由此可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