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强化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
陈宏智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464000)
我校动物科学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教学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加强畜牧兽医类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群和课程体系。特别是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时间空间,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从多环节入手,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以适应社会和行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以学生实习为契机,广泛开辟就业市场,创建广阔的实习就业网络,提高就业率。通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使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显现出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强,很快能进入角色和独当一面,受用人单位欢迎,非常适合畜牧业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的需要。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良好景象。绝大多数毕业生可通过毕业实习直接被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可达100%。
一、强化专业与专业群建设,不断增强专业的适应能力
2002年以前我校水产养殖类学科仅有一个淡水养殖专业,隶属于动物科学系。其专业单一,并且专业知识覆盖面狭窄,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差。只能适应内陆地区水产养殖生产与淡水渔业发展的需要。这在计划经济时期学生包分配,河南的生源分在河南的形势下还勉强可以。但在市场经济时期,学生不包分配的情况下,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狭窄,适应能力差,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之河南又属于水产养殖欠发达地区,河南的学生难以就地消化,曾经一度造成学生就业困难。由于出口受阻,反过来影响到进口,造成生源匮乏,影响至今。面对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在原有淡水养殖专业的基础上,增加海水养殖课程,将原淡水养殖专业整合为水产养殖专业,拓宽专业知识覆盖面,使学生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为拓展沿海经济与水产养殖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我们又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和社会人才需求,又新增了渔业环境保护专业和名特水产养殖专业,使专业数量与学科门类发生了历史性突破。2002年,学校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结合学校整体系部调整,将水产养殖类学科独立出来,成立了水产科学系。水产养殖专业现已成为我校的特色专业,2001年被列为我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2年被确定为我校首届本科招生试点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学生。现水产科学系已有水产养殖、渔业环境保护、名特水产养殖等三个专业,现有在校本、专科学生300多人,办学规模得到稳步发展,办学实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加强课程建设,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高职高专教育应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为适应社会用人与学生就业的需要,我们认真修订了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计划,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比如在增加海水养殖课程,将原淡水养殖专业整合为水产养殖专业,拓宽专业知识覆盖面的基础上,同时又加强了《名特水产养殖》和《观赏渔业》等课程的教学时数,以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需要。
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在课程设置与内容上注重应用性,在课时分配上,减少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并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增设实习周,目的在于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出“宽理论,重实践、重应用”的办学特点,其课程内容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为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们一方面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以老带新,以及从多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等,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专业教师们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充分利用名特水产、观赏鱼类等专业特色,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任课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大力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理论的“双师型”师队伍6个,为保证学生的实习和提高实习质量创造了良好地条件。
另外,我们还制定了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标准,并在毕业前期按照实践技能标准进行严格考核,并组织学生参加农业部、劳动部联合组织劳动技能考核,考核合格者除发给毕业证书外,同时还发给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实现了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