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20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说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十堰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以下简称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二、指导思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十堰市教育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语文学业考试应坚持以下指导思想:1.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性质,实施初、高中衔接,促进均衡教育发展。2.有利于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3.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落实基础,培养能力,便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充分展示。4.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学评价提供可靠依据。三、命题依据1.教育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七-九年级上、下册)。4.《十堰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考试说明》。四、命题原则1.全面贯彻“课标”精神,落实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立足学生语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2.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意考查学生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点考查阅读和写作能力。3.注意课内与课外的衔接,在充分运用好现行语文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生成解读课外阅读材料的能力。课外材料所涉及的考点一定是课内多次出现并反复作用于学生语文实践的知识能力要点。命题材料虽选自课外,命题依据都在课内。4.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对试题进行多元解答,对阅读材料进行多元反映,除客观题外,不强求答案的标准与唯一。同时注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反映心声,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体验谈自己的见解,张扬个性,发挥特长。5.密切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和理解生活,关注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追求,对自然、环境的关怀。6.坚持命题的能力立意和开放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2.试卷版面为16K共10页(含答题卡4页),试卷由“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四道大题约25个小题组成,试卷容量5000字以内。3.全卷难度值控制在0.55—0.60之间,题型以主观题为主,选择题在33分以内,开放性试题占一定比例。六、考试内容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的内容包括积累运用(包含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四个方面。(一)积累与运用1.汉字读写。2.词语的理解与运用。3.语言运用。(病句辨析、仿句等)4.名著阅读。5.文学常识。6.文化品位(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对联等)。7.古诗文名句、格言警句的积累。8.口语交际。9.综合性学习与探究。(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材料两篇(均选自课外),包括记叙文(散文或小小说)、说明文(科技作品或科学小品)或议论文。要求: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2.能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4.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5.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能通过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三)古诗文阅读(阅读材料均选自课内)。浅易文言文一篇(段)。(阅读材料选自现行教材八下、九上、九下)。要求:1.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够正确断句。2.能够借助语境理解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词语。3.能够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4.能够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5.能够对浅易文言文的内容进行评价,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古代诗或词一首。(阅读材料选自现行教材八下、九上、九下)要求:1.欣赏古代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2.领略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3.对古代诗歌的内涵,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4.对古代诗歌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5.能品味古代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四)作文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