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群落的演替 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学科网 思考: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Z.x.x. K Z.x.x. K 1883年火山爆发: 裸岩 几年后 小草 蜘蛛 1909年 202种动物 1919年 621种动物 1934年 小树林 880种动物 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一.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阅读P79 ) 群落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作为先锋)?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加速岩石的风化,可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一定“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可以存在的。 裸岩阶段:无生物群落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初生演替 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群落演替的类型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相同? 农 田 弃 耕 A B C D 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乔木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内蒙古大草原为什么没有演替为树林? 思考 一年生 z.xx.k 群落演替的类型 次生演替 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子: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发生在裸岩上的 演替过程 森林阶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弃耕农田上的 演替过程 乔木蔚然成林 荒芜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丛 比较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说说异同点? 从一般模式、速度、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 土壤发展越趋成熟 植物高度增加,层次变得鲜明 植物种类增加(多元化) 植物的高度及密度增加,改变当地微气候 最后的群落较早前的群落稳定 群落演替的变化趋势: 哪些因素导致群落发生演替? 自然因素 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外来物种入侵)等 通常初生演替都需要很漫长的过程,很少有奇迹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白春兰视频 20多年从一棵树到几千棵…… * 植物界的开路先锋”——地衣 地衣是真菌和某些单细胞藻类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共生体,真菌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供给藻类,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供给真菌。形态上看地衣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地衣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耐干旱、耐贫瘠。 地球上很多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没有其他生物生存,但有地衣的分布。 岩石的表面无土壤、光照强烈,温度变化大、极度贫瘠、干燥。在这种条件下,最先出现的是地衣,而且是抵抗力最强的壳状地衣。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许多小颗粒,在地衣残体的作用下,这些小颗粒中有地衣产生的有机成分。后来,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继续作用于岩石表层,使岩石表层更加松软,岩石碎粒中的有机质逐渐增多,渐渐形成了薄薄的土壤,地衣为其他植物的生活创造了生存条件,却不利于自身的生存了。所以,地衣在森林、草原的形成发展中被誉为“开路先锋”。 地衣虽然对干旱、贫瘠耐受力很强,但是地衣和苔藓植物一样,对二氧化硫却很敏感,如果空气中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硫就会导致地衣生长不良或死亡,环保部门常把地衣和苔藓当作监测某地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