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方地区和南地区.ppt

发布:2017-06-08约4.44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活动课 教材 本节课是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的活动课。本节教材是在第一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章“北方地区”第三章“南方地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堂复习课,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是区域差异表现最明显、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教材通过对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区域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且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对后面更好地学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做下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明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通过辩论赛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方和北方的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比较法、归纳法:在本节课之前布置任务,让每一位同学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比较,从图像的比较、归纳,上升为抽象的语言文字描述比较,落实教学内容。 角色扮演法:以辩论赛的方式开展课堂活动,在归纳总结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学法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相互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达到激发兴趣启迪心智的境界。 学法具体如下: 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读图,提取有用信息加以整合,掌握读图用图技能 讨论归纳法——学会相互交流协作,实现教学相长 表格比较法——空间比较,开拓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多媒体直观教学法——直观感受地域的差异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分组:由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喜欢住在北方的同学为一组,喜欢住在南方的学生为一组) 正方:生活在北方好 反方:生活在南方好 主持人:老师 计时员:学生毛遂自荐 评判团成员:四位学生 双方各确定一辩二辩三辩四辩人选,一辩同学 主辩地形 二辩同学 主辩气候 三辩同学 主辩水文植被土壤 四辩同学 主辩社会经济 (平均每几个同学分别负责收集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及社会经济资料) 正反方各准备一个ppt课件在辩论赛之前分别介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比赛规则: 1、陈词阶段:就辩题提倡即兴陈词,所持观点清晰,表述层次分明,语言自然流畅。由双方一辩为他们的队伍阐明观点,时间为2分钟。 2、攻辩阶段:就辩题攻辩由正方二辩开始,正反方交替进行。正反方二、三辩参加攻辩。注意,正反方二、三辩各有且必须有一次作为攻方和辩方。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本论攻辩,不得中途更替。不得以长时间提问影响对方答辩,不得以长时间答辩妨碍对方提问,每次答辩限时20秒。主席有权终止一方过长的提问或答辩。每一轮攻辩阶段为2分钟。 3、小结阶段:四轮攻辩阶段完毕,先由正方一辩再由反方一辩为本队作攻辩小结,每方限时2分30秒。正反双方的攻辩小结要针对攻辩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状况的背稿。 4、自由辩论:就辩题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由双方选手分别一对一进行自由辩论,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计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时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每方各有5分钟时间。 5、总结陈词:由正反方四辩陈词,各用时四分钟。辩论双方应针对辩论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并注意升华辩题内涵,时间为4分钟 生活在南方好还是北方好 ——主题辩论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