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主井矿井水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

发布:2015-09-23约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矿井水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保障人员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增强项目部应对突发矿井水灾事故的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沙吉海项目部。 1.3编制依据 依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4应急救援的方针与原则 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2 应急分析 2.1危险分析 煤矿水灾主要是矿井突水(透水)。矿井突水(透水)是指煤矿在正常生产中突然发生的涌水现象。突水地点可来自底板、顶板、采空区、老窑、地表等(具体见综合预案)。由于来势猛,水量大,一旦防范不力或排水能力不足时,往往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人身伤亡事故。矿井突水的突水量大小差异很大,对矿井危害程度也不相同。 造成矿井突水灾害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或因对防洪设施管理不善,暴雨山洪冲毁防洪工程,使地面水涌入井下,造成灾害。 (2)水文地质条件不清,井巷充水断层、强含水层、陷落柱时,不事先探放水,盲目施工;或探放水,但措施不当,而造成淹井或伤亡事故。 (3)井巷位置不合理,如布置在不良地质条件中或接近强含水层附近,施工后在矿山压力与水压力共同作用下,发生顶板或底板突水。 (4)不按设计施工,乱掘,乱挖,破坏了防水煤柱、岩柱而造成突水。 (5)工程质量低劣,井巷严重塌落冒顶,造成顶板沟通强含水层而突水。 (6)管理不善,井下无防水闸门,矿井突水时不能起堵截作用。 (7)矿井排水能力不足或排水设备平时维护不当,水仓不按时清挖,突水时排水设备失效而淹井。 (8)测量错误,导致巷道揭露积水区或含水断层突水而淹井。 (9)忽视安全生产方针,思想麻痹大意,丧失警惕,没有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违章作业等。 b、地面防水 地面防水是指在地表修筑各种防排水工程,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涌入工业广场或渗入井下。 地面防水视各施工地点具体条件不同可采用河道改道、铺整河底、填堵通道、挖沟排(截)洪及排除积水等措施。 为防止地面水侵入工业场地和矿井,可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执行。 2.2资源分析 项目部供应部储备相应救灾物资,项目部根据自身施工特点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成立职能小组及应急救援分队,储备相应救灾物资(见综合预案)。项目部与矿方签订《安全协议》,并与当地救援组织和医院分别签订《矿山救护协议》和《医疗救护协议》。 2.3调度通讯: 矿井上、下通讯采取有线电话机,项目部已实现了与处的直拔通讯,装备语音通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确保施工点内、外通讯联络方便快捷。 3 应急准备 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以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为主(综合预案),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协助完成相应职责。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处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联系电话表及各项目部救灾小组成员表见综合预案。 3.2应急救援规章制度 在处应急救援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项目部各自施工特点,制定并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 3.3应急资源配备 项目部施工点,根据各自施工特点及潜在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制定相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及应急救援分队。 (2)项目部配置、储备应急救援机械设备、设施、监测仪器、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提供上述资源平面位置图及上述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与更新计划,建立资源管理责任机构及应急资源相关管理办法。 3.4教育、训练与演习 由项目部组织对应急救援所有相关人员进行预案宣传、学习、培训教育与演习,做好计划、培训、演习效果评估等记录。 3.5互助协议 项目部与矿方签订《安全协议》,并与工程属地救援组织和医院分别签订《矿山救援协议》和《医疗救护协议》。 4 应急救援(响应) 4.1事故报告程序 4.1.1报告 事故发生后,第一个发现事故人必须立即在安全的情况下,迅速通过最快的传递方式向调度室,并有责任利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如:呼喊、打信号、电话、敲击有声物等向尽可能多的人传递危险消息。并根据事故性质、避灾知识、规程要求、现场情况选择正确地逃生路线。 4.1.2接报 调度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询问事故现场重要信息;并立即按以下顺序通知有关人员: 矿山救护队 公司调度室 医疗救护队 救护组组长 事故地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