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艺术学院《中外音乐史》硕士入学考试大纲.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艺术学院 《中外音乐史》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要求
《中外音乐史》是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声乐表演方向专业硕士入学初试的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为闭
卷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卷面成绩150分。
考试内容包括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两个部分,各占50%。试卷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
论述题、作曲家与作品分析等。要求考生全面掌握中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脉络,深刻认识中西方音乐所体现
的文化特征,熟悉具有重要历史影响的音乐流派、音乐事件、音乐艺术家、音乐思想、音乐表现技法和音
乐作品等,能够以史为鉴地提高音乐认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能力。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1中国音乐史部分
一、古代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
1、了解旧、新石器时代社会、文化的人类学和考古学一般知识
2、了解古代音乐文献所记载的原始音乐活动、远古时期的音乐传说及其与中国音乐起源、氏族社会音
乐文化、原始音乐形态和审美等问题的关系。
3、能从图像学的角度分析部分岩画所反映出的远古时期乐舞表现形式和音乐审美文化功能。
4、了解关于这一时期的出土和传世乐器,以及如何依据这些乐器的材质、结构性能来比较和判断这一
时期的音乐形态及观念。
5、掌握金属乐器的出现及其意义。
(二)西周、东周 (春秋、战国)时期
1、掌握西周礼乐制度中音乐使用形式的具体规定,以及礼乐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儒家音乐思想、墨家音乐思想、道家音乐思想。
3、了解这一时期的乐律理论 (十二律、旋宫、三分损益法、隔八相生法)。
4、了解曾侯乙编钟的音乐特点,以及此套编钟出土的重要意义。
5、掌握 《诗经》和 《楚辞》的音乐 (结构)特点。
6、了解周代的 “采风制度”。
7、了解有关这一时期的乐器、音乐文献及史料。
(三)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了解汉代 “乐府”的主要职能,以及李延年的音乐贡献。
2、掌握汉代 “俗乐”的主要内容 (提示:鼓吹乐、相和歌、百戏)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提示:徒
歌与但歌、相和歌与相和大曲)。
3、了解清商乐的兴起与发展。
4、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 (提示;羌笛、胡笳、箜篌、筚篥、曲项琵琶、
五弦琵琶)。
5、掌握稽康、阮籍的音乐思想。
6、了解京房、何承天、荀勖在乐律学方面的探索及成就。
7、掌握这一时期的古琴音乐状况 (提示:琴曲 《广陵散》、 《碣石调幽兰》、琴歌 《胡笳十八拍》、
琴谱)。
8、了解文人音乐家的出现及发明。
(四)隋唐时期
1、掌握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
2、了解唐代主要音乐机构的音乐职能。
3、了解 “八十四调”理论的由来,以及 “八十四调”与 “燕乐二十八调” (或 “俗乐二十八调”)间
的关系 (提示: “为调式”、 “之调式”、 “四宫七调弝、 “七调四宫”)。
4、掌握唐代的 “大曲”与 “法曲”的各自特点。
5、了解唐代民间俗乐的主要形式 (提示: “曲子”、 “变文”)。
6、了解唐代的乐器及器乐 (包括乐谱、记谱法、乐器、器乐家等)。
7、了解唐代的音乐文化交流。
8、掌握这一时期的有关音乐文献。
(五)宋、辽、金、元时期
1、了解宋代的市民音乐。
2、了解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 (提示: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
3、掌握宋、元杂剧的特点。
4、了解宋、元时期的重要音乐理论著作。
5、掌握宋代词乐及姜夔的音乐创作。
6、了解宋、元琴人、琴派及琴曲 (题示:郭沔、浙派、 《潇湘水云》等)。
7、了解宋、元时期的器乐艺术。
8、了解宋、元时期律学的新发展。 (题示:王朴、蔡元定等)。
9、了解宋代燕乐二十八调的特点。
10、了解燕乐半字谱 (俗字谱)的读法和特点。
(六)明、清时期
1、掌握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声腔和剧种及其音乐特点。
2、了解明、清时期说唱艺术的特点。
3、掌握魏良辅在改革昆山腔方面的贡献。
4、掌握京剧的形成及特点。
5、了解梆子腔的形成与特色。
6、了解明清时期的乐器及器乐 (提示:弦索十三套、福建南音、西安鼓乐、北京智化寺音乐等)。
7、了解明清时期的古琴流派及代表性琴曲。
8、了解明清时期的乐谱及文献。
9、了解明清时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