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2015年10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部分 养老保险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1、把人人享有养老保险作为首要目标 1、 改革的背景 “双轨制”的矛盾 制度内部的两个矛盾 全社会看两个突出问题 5、实施时间 改革的范围 缴费办法 待遇计发和调整 建立职业年金 基金管理和统筹层次 6、实施步骤 拟定方案 政策宣传 成立机构 逐级培训 启动实施 7、研究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 在规范和完善省级统筹的基础上,研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方案,并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015年10月 一、养老保险的特性功能 特性: (一)全员性 (二)适度性 (三)长期性 功能: (一)稳定器 (二)调节器 (三)转换器 (一)国际上两种模式的比较 现收现付模式。工作的一代抚养退休的一代即儿子养老子,亦称代际养老。优点是简便易行没有金融风险;缺点是在老龄化到来时有支付风险。 积累模式。从参加工作时就开始缴费积累。优点是没有支付风险,缺点是资金积累时间长(约40年以上),存在金融风险 。 二、养老保险的制度由来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1984年,试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建立了企业缴费制度 1991年,国务院发布第一个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在企业缴费基础上职工个人也要缴费 (三)制度模式的选择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 基本保险 补充保险 商业保险 制度框架 三、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 (一) 覆盖范围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10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第11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政府补贴(金融风险、长寿风险和承担视同缴费、遗属待遇、病残津贴) 。 (二)基金筹集 单位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单位工资总额的20%, 职工缴费比例为8%。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保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20%。 (三)领取条件 领取长期待遇的条件是:一是达到退休年龄,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二是缴费年限累计达到15年。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16条) (四)待遇计发 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15条)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 (五)待遇调整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18条) (六)关系转移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19条) 四、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一)养老保险未来面临的挑战 (二)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面临的三大挑战 1、人口老龄化 2、城镇化 3、市场化 2、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推动上海等五省(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力争全国2015年前完成。 探索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思路。 3、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2015]2号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 人社部[2015]28号 四个有利于 4、改革的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