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学课件(温州医科大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
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结构形式:
(1)外周感觉神经末梢(如体表或组织内部的痛觉感受器)
(2)有结缔组织被囊的神经末梢(如触觉小体和肌梭等)
(3)高度分化了的感受细胞(如视网膜中视杆和视锥细胞)
•感觉器官:感受细胞+附属结构
特殊感官:眼(视)、耳(听)、鼻(嗅)、
口(味)、前庭(平衡)
感受器分类:
• 根据其分布部位分外感受器、内感受器;
• 据刺激性质分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光感
受器、温度感受器等;
• 根据适应现象分慢适应、快适应感受器。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general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receptors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adequate stimulus )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为
敏感(强度最小),这种形式的刺激称为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transducer function )
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刺激能量,转变成为相应的传入
神经末稍或感受细胞的电反应 (过渡性),前者称为发生器电位,在
后者称为感受器电位。
发生器电位或感受器电位都不是动作电位,而类似于局部电位。
转换过程是跨膜信号转导结果,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通道开
放或受体结合。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coding function )
感受器在受到刺激时,把刺激所包涵的环境变化的信息,
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
不同性质的刺激:通路 中枢部位
不同量的编码 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频率
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的多少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adaptation )
指当一个恒定强度的刺激施加于感受器时,
在其感觉传入神经中的脉冲频率随时间将逐渐
下降的现象。
脉
快适应感受器 慢
冲
数
慢适应感受器 /
s
快
时间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adaptation )
(1)快适应感受器:
如皮肤的触觉感受器、嗅觉感受器当这些感受器
受刺激时,只在刺激开始后的短时间内有传入冲动
发放,以后刺激仍然在作用,但传入冲动频率可以
逐渐降低到零。
生理意义:
这种感受器适于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有利于感
受器与中枢再接受新事物的刺激,但不能用于传递
持续性的信号。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adaptation )
(2)慢适应感受器: 如肌梭、痛觉感受器
这些感受器在刺激持续作用时,一般只是在刺激开始以后
不久出现一次冲动频率的某些下降,但以后可以较长时间维持
在这一水平,直至刺激撤除为止。
生理意义:
慢适应感受器则有利于机体对某些功能状态如姿势、血压
等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测,有利于对它们可能出现的波动进行随
时的调整。
第二节 躯体感觉
(见神经系统)
第三节 眼的视觉功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