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文言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中考文言文
篇一:2016中考文言文预测
蒲蒲蓝九年级语文资料——中考复习专题之文言文
一、(名师原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1分)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
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
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
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
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
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二)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
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
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
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属(zhǔ):撰写。潜心:用心专而深。瞑:闭上眼睛。既觉:
睡醒后。既,已经。
1.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无从致书以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B.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C.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D.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 语段(一)中,作者讲述了自己求学的艰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请从写作
手法或细节描写的角度分析其表达的妙处。(4分)
4. 两个语段都是讲求学的,请分析宋濂、杨时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是否相同。
(3分)
二、(名师原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
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
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
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
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
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
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
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或未经雕琢的玉。刖(yua):古代的一种酷
刑,断足。奚:何,为什么。理:加工雕琢玉石。
1.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故虽有名马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 策之不以其道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C. 才美不外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 语段(一)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3分)
4. 语段(一)以“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语段
(二)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为和氏献璞的结
局,两个语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3分)
三、(名师原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1分)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