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复习资料-1_1.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药药理学
一、名词解释
中药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效学 中药药效学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沉浮 单行 相须 相使 相畏 相杀 相恶 相反 十八反 十九畏 七情 急性毒性试验 长期毒性实验
二、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麻黄 麻黄碱 伪麻黄碱 挥发油
发汗作用最强的部分 挥发油
利尿最强的部分 伪麻黄碱
发汗机制 阻碍汗腺导管对Na+的重吸收,激动α受体
桂枝 挥发油 (桂皮醛 桂皮酸)
扩张血管、抗炎、解热、抗惊厥 挥发油(桂皮醛 桂皮酸)
柴胡 柴胡皂苷 挥发油 甾醇
解热成分 柴胡皂苷 挥发油 部位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抗炎成分 柴胡皂苷 挥发油 机制:刺激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激素
抗病原微生物、镇静 柴胡皂苷
葛根 黄酮类成分葛根素
解热、降血糖成分 葛根素
抗心肌缺血 葛根素 与阻断β受体有关
黄连 小檗碱
抗菌、抗炎、降压、降血糖的成分 小檗碱
黄芩 黄芩苷 黄芩素
抗炎成分 黄芩苷 黄芩素 影响AA中的环氧酶,减少PG和白三烯
抗病毒 黄芩苷 抑制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复制
保肝 黄芩苷
金银花 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氯原酸)
抗菌成分 绿原酸和异绿原酸
抗病毒机制 诱生干扰素
板蓝根 吲哚类化合物靛玉红
抗白血病成分 靛玉红
栀子 栀子苷 去羟栀子苷(京尼平苷)
抗炎成分 栀子苷 去羟栀子苷(京尼平苷)减少炎症介质PG等
降压部位 中枢
鱼腥草 鱼腥草素(癸酰乙醛的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甲基正壬酮)
抗菌成分 鱼腥草素
青蒿 青蒿素
抗疟、抗炎、抗心律失常等成分 青蒿素
苦参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苦参碱
升高白细胞 氧化苦参碱
大黄 结合型蒽苷(蒽醌苷如番泻苷A,二蒽酮苷) 游离型蒽醌 大黄酸 大黄素 芦荟大黄素 鞣质(没食子酸,α儿茶素)
泻下成分 结合型蒽苷,番泻苷A最强
止血成分 鞣质(没食子酸,α儿茶素)
抗菌、抗炎、抑制胰酶、保肝 游离型苷元 大黄酸 大黄素 芦荟大黄素
芒硝 硫酸钠
泻下机制 肠道内形成高渗
抗肿瘤机制 抑制脱氧胆酸的促癌作用
芫花 芫花酯、芫花素
泻下、致流产作用 芫花酯
秦艽 龙胆苦苷 遇氨变成秦艽碱甲
抗炎成分 秦艽碱甲,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升血糖成分 秦艽碱甲
川乌 乌头碱 去甲乌药碱 去甲猪毛菜碱
抗炎成分 川乌总碱 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强心 去甲猪毛菜碱
雷公藤 生物碱 二萜类雷公藤甲素 三萜类 雷公藤红素
倍半萜类 雷公藤碱
抗生育、抗炎、抑制免疫抗肿瘤 雷公藤甲素等
广藿香 广藿香醇
抑制胃肠痉挛和运动、抗病原微生物 广藿香醇
苍术 苍术醇(β-桉叶醇和茅术醇的混合物)
抑制胃肠痉挛运动 、抗溃疡 苍术醇(β-桉叶醇和茅术醇的混合物)
抗溃疡 抗肿瘤成分 苍术醇(β-桉叶醇和茅术醇的混合物)
厚朴 厚朴酚、和厚朴酚 (木脂素类成分) 木兰箭毒碱 β-桉叶醇
兴奋胃肠平滑肌、抗溃疡 厚朴酚、和厚朴酚
中枢抑制 厚朴酚、和厚朴酚
抗龋齿,抗变形链球菌、抗炭疽杆菌、抗真菌 厚朴酚、和厚朴酚
肌松 木兰箭毒碱(厚朴碱)
砂仁 挥发油,包括龙脑、樟脑等
调节胃肠运动
茯苓 茯苓多糖 茯苓酸 茯苓素
利尿成分 茯苓素 机制拮抗醛固酮
增强免疫、抗肿瘤、保肝 茯苓多糖
泽泻 泽泻醇
利尿成分 泽泻醇A-24醋酸酯 泽泻醇
降血脂成分泽泻醇A-24醋酸酯 泽泻醇
茵陈 6,7-二甲氧基香豆素 茵陈素 茵陈炔酮
利胆、解热、抗炎 6,7-二甲氧基香豆素
抗肿瘤 茵陈素
抗菌 茵陈炔酮
薏苡仁 薏苡仁酯 薏苡仁油
抗肿瘤 薏苡仁酯 薏苡仁油
调节免疫 薏苡仁酯 薏苡仁多糖
降血糖 薏苡仁多糖
抗炎 薏苡仁酯
附子 乌头碱 去甲乌药碱
强心 去甲乌药碱
降压 去甲乌药碱
升压 去甲猪毛菜碱激动αβ受体 氯化甲基多巴胺 激动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