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17届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徙 蹑手蹑脚 胚胎(pí) 恼羞成怒(nǎo)
B.伫立 秩序井然 挑衅(xìn) 不屑置辩(xiè)
C.座落 怏怏不乐 哺育(fǔ) 随声附和(hè)
D.蹒跚 断壁残垣 鞭挞(tà) 深恶痛绝(è)
2.下列加点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到处张贴“寻狗启示”
B.今年五一假期,前来长沙县金井镇“茶文化基地”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C.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中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 B.④⑥⑦①③②⑤ C.④①⑦⑥⑤③② D.⑤⑦⑥①②③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表示进入成年.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古时称八十九十岁 为“ 耄耋之年”, 称百岁 为“ 期颐之年”.
B.《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一句,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C.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觥筹”,“罍而歌者”中“罍”,“衔觞赋诗”中“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D.在古诗文中常有用某一词来指代某一现象或某一形象、某一场景的情况.如“三尺”指代“法律”,“寸管”指代“笔”,“杏坛”指代“教坛”,“簪缨”指代“官位”.
6.(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指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上面)
D.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往,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妖 B.是我于花之未开 C.亭亭净植 D.娇姿欲滴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群葩/当令时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4)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C.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D.及花之既谢
(5)对选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