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省质检考历史科质量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8省质检考历史科质量分析
潘宝燕
2008年福建省质检考文综试卷历史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学科能力考查,关注时政和现实生活热点与历史学科的契合,整体难度适中。其中,客观题多为常规基础题,难度不大;主观题就“民生、稳定物价、经济问题与经济理论、政府决策”等当前的热点命题,选材切中热点,设问活,但落点在基础,综合考查学科能力,是整卷的亮点。
各题抽样得分情况分析
学校 抽样人数 选择48分
平均分 38题1:6分
平均分 38题2:8分
平均分 38题3:14
平均分 38题4:4分
平均分 40题1:8分
平均分 40题2:6分
平均分 40题3:6分
平均分 一中 66 37.82 3.00 3.89 6.18 2.21 4.38 5.42 2.17 二中 50 35.92 3.20 3.38 5.34 2.00 3.94 5.12 2.08 麻中 45 28.18 2.22 2.42 2.60 1.62 3.59 5.11 1.53 水中 40 32.60 2.82 3.07 3.50 2.12 3.55 4.20 1.90
学校 抽样人数 选择题
得分率 38题1得分率 38题2
得分率 38题3得分率 38题4
得分率 40题1
得分率 40题2
得分率 40题3
得分率 一中 66 78% 50% 48% 44% 55% 54% 90% 36% 二中 50 74% 53% 47% 38% 50% 49% 85% 34% 麻中 45 58% 37% 30% 18% 40% 44% 85% 25% 水中 40 67% 42% 38% 25% 53% 44% 70% 31% 上表数据表明:本卷选择题重视基础考查,四校抽样得分总平在70%左右,校际离散差距在10%左右。主观题一中总得分27.26分、总平得分约52%,二中总得分25.06分、总平得分约48%,麻中总得分19.06、总平得分约36%,水中总得分21.16、总平得分约40%,四校抽样得分总平在44%,校际离散差距在5%左右。
各题具体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总题量12题,其中中古史4.5题、中近现史4题、世界史3.5题。第14题、17题、19题、20题、24题、25题纯粹考查基础知识,得分率高;第15题为08年考纲新增点;错误率较高的有第15题、16题、18题、21题、23题,错误原因在于:审题不严密,如15题的“首创”;概念不清,如16题的“君主立宪政体”、18题的“资本主义萌芽”;知识面较窄,如《东方红》组歌的歌曲排序。
主观题第38题是好题。考查中国史上有关“民生、稳定物价”的问题,设4问,题型活;第1问为史料鉴别、判断说明题,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审题不认真,造成判断失误。第2问为研读史料题,存在的问题为阅读、概括能力不强,抓不住“中心词”或提炼概括不出“归纳词”,答不到点上。第3问为填表题,此题为北京等地常用的题型,平常训练不多;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懂得如何读表,不注意表格设计项目的提示、引导,并以此来规范所应填的内容。第4问为开放性题,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发散思维能力不强。第40题考查“经济问题与经济理论、政府决策”的问题,也为今年的热点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样是阅读、概括能力不强,获取图表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强,另外是不能做到一问一答,针对作答,而是混为一谈。
下一阶段的目标、措施
目标 选择题全市得分率力争提高10%,达到约80%左右;主观题全市得分率提高13 %左右,达到57%左右。
措施
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教学,进一步提高历史学科基本能力。加强选择题专项训练,精选题目,重点练审题;随堂练、批。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
课堂教学要精讲、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根据历史学科特点阅读课本,自主整理知识、补缺补漏;提高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加强主观题的审题和规范答题训练,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
加强考纲的研读、分析,关注热点与历史学科的契合,加强信息的搜集和筛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