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K-39Mn-55Fe-56Ag-108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小米粥 B.豆浆 C.酸奶 D.淡盐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小米粥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A错误;
B、豆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B错误;
C、酸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C错误;
D、淡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过滤
C.闻试剂气味 D.倾倒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B错误;
C、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中,不能将鼻孔凑到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C错误;
D、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微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使液体缓缓倒入,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浓盐酸与浓氨水生成白烟
B.简易净水器净水
C.加热铝片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盐酸与浓氨水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盐酸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可观察到产生白烟,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简易净水器净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加热铝片,铝片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O B.2个镁离子:2Mg2+
C.氧化铁:FeO D.钠离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氧分子,表示为O2。不符合题意;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故正确。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不符合题意;
D、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1,因此钠离子是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的,结构示意图原子核内质子数应该为11。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
B.天然气可以燃烧——用来做饭
C.石墨具有导电性——制作铅笔芯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的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氮气可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故A对应关系正确;
B、天然气可以燃烧,因此天然气可用来做饭,故B对应关系正确;
C、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因此可用来制铅笔芯,与导电性无关,故C对应关系错误;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B.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氧化镁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选项正确;
B、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氧化镁是结论不是现象,选项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选项错误;
故选:A。
7.我国科学家首次以和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