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概论(张志烈)第五章 中国传统音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传统音乐的5个历史阶段 先秦音乐 先秦时代的乐舞比较突出,呈现出集歌、乐、舞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有很多祭祀和问卜活动的记载,这些颇具神秘色彩的活动应该也是伴随着歌舞的形式完成的。 及至周代,音乐逐渐被赋予了重要的政治教化的任务与等级规范的功能。即使是在周王室衰落之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音乐也仍然承载着道德教化的重要功用。 先秦音乐之原始乐器 骨哨 有据可查最古老的乐器,是新石器时代河姆渡的骨哨,其年代的上限为距今7000年左右,发现于中国浙江河姆渡遗址中。 埙的起源(欣赏刘宽忍 枉凝眉 埙演奏) 贾湖骨笛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贾湖骨笛的出土,是我国音乐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有力的佐证。从已发掘的实物看,其形制极为固定,制作十分规范,实质较好,表现力极强,多数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以上。 先秦音乐之韶乐 韶乐史称舜乐 舜作《韶》主要是用以歌颂帝尧的圣德,并示忠心继承。此后,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把《韶》作为国家大典用乐。周武王定天下,封赏功臣,姜太公以首功封营丘建齐国,《韶》传入齐。秦汉曾把《韶》定为庙乐,使《韶》在国乐中的位置达到了极致。然而经唐历宋,便再不见《韶》乐被使用或表演的记载了。(欣赏 齐韶乐凤舞) 现存最古老的琴曲是幽兰操(前段时间电影孔子的配乐)大多数古代的琴曲都因为谱子太复杂没有流传下来.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是后人根据想象创作的一首古筝曲,和原曲最接近的是古琴曲流水,传说是高山`流水的后半段 .但其实也是明朝人附会的。(欣赏 古琴 高山流水) 汉唐音乐 汉代是一个大一统的时代,汉代的国家最高音乐机构乐府集中了全国优秀的音乐家,它广泛采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民间音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改编和创作,其中既有用于祭祀、宴乐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也有反应民间生活情感的杂歌谣辞等。 到了唐代由于政权的统一、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国内外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了中国音乐的繁荣兴盛,形成中国音乐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唐代的音乐机构就有大乐署、鼓吹署、教坊、梨园等四个机构,这些机构既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歌舞音乐作品。 两汉时期是古琴艺术的重要发展阶段 著名的《广陵散》 (欣赏 古琴《广陵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相合歌衰落,南方发展出清商乐。盛唐时期,音乐高度繁荣,形成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高峰,这座高峰上的明珠就是燕乐。燕乐主体是歌舞音乐,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霓裳羽衣曲》 宋元音乐 宋元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衰落,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城市游乐场所的产生和专业艺人的汇集,适合市民的戏曲、曲艺等艺术逐渐发达。在瓦市勾栏里,经常表演着各种音乐歌舞和戏曲节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杂剧与南戏。 诸宫调为北宋艺人孔三传所首创。(欣赏《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凭栏人缠令》) 明清音乐 明清两代,各种类型的民间歌曲蓬勃发展,成为城市社会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弹词、鼓词、琴书等代表了民间文化的说唱音乐得到很大的发展。 另一方面南戏(在明清称“传奇”)在中国南方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民间音乐、各地语言音调结合,从而派生出南方的戏曲声腔。 明清时期另一重要的事件是18世纪末徽班艺人把戏曲声腔“二黄”带进北京,而19世纪初入京的汉班艺人多唱“西皮”腔,徽汉合流的结果是——形成以皮黄腔为主要声腔的京剧。 (欣赏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 昆曲-桃花扇选段之哀江南) 近现代音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音乐开始走入近现代。中国音乐结束了传统本土音乐的一脉单传,而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创作和教育理念,在保持自身音乐传统的同时,也融入到世界音乐的洪流之中。 (欣赏近代音乐家楼乾贵-教我如何不想他 民族器乐二胡曲-二泉映月) 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门类 民歌 民歌是民间歌曲的简称,一般是即兴创作,口头传唱,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加工而发展起来。民歌具有人民大众性较强、民族和地方特色浓郁、音乐语言简明洗练的特点。按体裁大体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等几大类别。 分别欣赏 号子 山歌 小调 号子 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 黄河船夫曲 山歌 走西口 太阳出来喜洋洋 上去高山望平川 脚夫调 小调 月儿弯弯照九州 无锡景 丢丢铜仔 茉莉花 小白菜 舞蹈音乐 中国民族歌舞的舞蹈音乐比较丰富。传统舞蹈音乐可以分为舞歌 舞乐 歌舞乐 舞歌 汉族地区主要是秧歌、灯歌、茶歌、 花鼓调 少数民族主要是打歌调、果谐、果卓 舞乐 现存主要形态是鼓舞乐 歌舞乐 主要是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和西藏囊玛 欣赏 凤阳花鼓 辽阔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