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2024年)版.pptx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2024年版)该指南提供了全面的2型糖尿病诊断和治疗建议,以帮助医疗从业者更好地管理和预防此类疾病。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份权威指南的关键内容。作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概述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潜在致命的代谢性紊乱,通常发生在胰岛素严重不足的糖尿病患者中。它由高血糖、高酮体水平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严重程度所特征。主要原因及高风险因素高血糖未得到控制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反应性降低感染、创伤或其他重大疾病引发服药不当或缺乏定期监测发病机制缺乏胰岛素会导致机体代谢产生大量酮体,并引起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这可能会导致化学失衡和组织损伤。及时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诊断标准血糖测定进行静脉血糖测定,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即可确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气分析检查血pH值7.3、血HCO3-18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生化指标血糖升高、血浆和尿中酮体明显升高,可验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
病因分析胰岛素相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往往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力增强导致。体内脱水高血糖引起的渗透压变化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应激相关感染、创伤等应激因素会诱发抗胰岛素激素分泌增加。药物诱发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
临床表现1脱水症状患者常出现口干、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反映了体液严重丢失。2乏力倦怠由于高血糖和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全身疲惫感和乏力。3呼吸急促酮体积累导致呼吸急促,呼吸深慢。4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普遍存在。
生化指标检查5重要指标包括血糖、血酮体、血pH值、电解质等。15监测频率建议15分钟至1小时检查1次。200mg/dL血糖阈值当血糖超过200mg/dL时需要密切监测。7.3血pH正常值正常值范围在7.3-7.4之间。为确诊并评估酮症酸中毒的严重程度,需要进行全面的生化指标检查。包括定期监测血糖、血酮体、血pH值、电解质等关键指标。通过持续跟踪这些数据变化,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决策。
初期诊断1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最近的生活状况、饮食、生活习惯等,以协助确定可能的诱因。2体格检查评估生命体征,观察皮肤水分状态、呼吸模式及意识状态等。3化验检查测量血糖、血气分析、电解质、肝肾功能等,为诊断提供依据。
鉴别诊断糖尿病酮症性昏迷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相似,但通常发生在糖尿病失控或未经诊断的情况下。需要检查血糖和酮体水平进行鉴别。乳酸性酸中毒可能由于肝肾功能障碍或使用某些药物引起。需检查乳酸、pH值和电解质异常以鉴别。中毒性疾病某些中毒性疾病如酒精中毒、沙林毒剂中毒等也可表现为酸中毒。需仔细询问病史以确诊。呼吸性酸中毒由慢性呼吸衰竭引起的呼吸性酸中毒可能出现类似症状。需检查二氧化碳分压以鉴别。
严重程度分类轻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pH值7.25-7.30,血浆重碳酸盐15-18mmol/L,血糖30mmol/L(540mg/dL)。无明显细菌感染或其他并发症。中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pH值7.00-7.24,血浆重碳酸盐10-15mmol/L,血糖30-35mmol/L(540-630mg/dL)。可能存在轻度细菌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pH值7.00,血浆重碳酸盐10mmol/L,血糖35mmol/L(630mg/dL)。可能存在严重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治疗目标控制血糖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预防并减轻并发症。纠正酮症酸中毒快速有效地改善酮症酸中毒,恢复正常的酸碱平衡。防范并发症及时应对心血管、肾脏等重要器官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生活质量通过全面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状况,重拾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液体复苏1初级复苏维持生命体征稳定2中期复苏纠正水电解质失衡3延续复苏持续监测改善酮症液体复苏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需要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要快速补充体液,稳定生命体征;接下来需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最后要持续密切监测,直至酮症状完全得到改善。专业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情动态调整输液方案,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危急时刻。
胰岛素治疗1药物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快速/短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2用量调整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3注射技巧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以提高吸收效率4注意事项防止低血糖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合理使用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胰岛素制剂,并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同时还需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用量,预防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
电解质纠正监测电解质水平定期检测血液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指标,了解患者电解质状态。对症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