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脑干出血护理查房完整版.docx

发布:2025-02-16约2.2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脑干出血护理查房完整版

一、患者基本信息

(1)患者信息:患者,男,56岁,主因“突发意识不清伴头痛1小时”入院。患者1小时前在家中休息时突发意识不清,伴有剧烈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大小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无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查体:神志不清,血压180/100mmHg,心率120次/分,呼吸20次/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颈软,无抵抗,Kernig征(-),Brudzinski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2)辅助检查:入院后立即进行头部CT检查,结果显示脑干出血,出血量约20ml。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10.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计数220×10^9/L,凝血功能正常。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20次/分。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3)患者家属信息:患者配偶,女,54岁,家庭主妇,有良好的照顾能力。患者儿子,男,28岁,公司职员,对父亲病情非常关心,能够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患者女儿,女,26岁,护士,能够为父亲提供专业的护理建议和情感支持。患者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能够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

二、病情观察与评估

(1)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血压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以减少脑组织进一步损伤的风险。心率应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以控制心率。呼吸频率应保持稳定,如有呼吸困难,应及时给予吸氧,并监测血氧饱和度。体温应维持在正常水平,如有发热,应查明原因并给予相应的降温措施。

(2)意识状态评估:定时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程度、言语表达、对指令的反应等。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表现。使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分,了解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3)脑干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脑干功能,包括眼球运动、瞳孔反应、呼吸模式、吞咽功能等。观察患者是否有眼球偏斜、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异常、吞咽困难等表现。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如肌力、肌张力、反射、感觉等,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脑干功能受损的症状。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变化,预防脑疝的发生。

三、护理措施及要点

(1)体位管理:患者应保持头部抬高30°-45°的半坐位,以利于呼吸和减少脑水肿。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当调整体位,如昏迷患者应采取侧卧位,防止误吸和肺部感染。例如,某患者入院时头部抬高30°,经过3天治疗后,血压稳定,脑水肿减轻,头部抬高角度可适当调整为45°。

(2)血压控制: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避免血压过高导致脑出血加重。使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拉贝洛尔等,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调整药物剂量。如某患者入院时血压180/100mmHg,经药物治疗后血压降至150/90mmHg,继续治疗3天后血压稳定在130/80mmHg。

(3)防止并发症:预防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保持床单整洁,定期翻身,使用减压贴等预防压疮。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袋,预防尿路感染。例如,某患者入院后第5天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和呼吸功能锻炼后,症状明显改善,肺部感染得到控制。

四、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预防肺部感染:患者因脑干出血后,呼吸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易发生肺部感染。每日进行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必要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例如,患者A入院后,护士每天协助其进行胸部物理治疗,5天后患者A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减轻,肺部感染得到控制。

(2)预防压疮:患者长时间卧床,皮肤受压易发生压疮。保持床单干燥、平整,使用气垫床或减压贴,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局部皮肤受压时间过长。如患者B入院后,护士根据患者B的皮肤情况,调整翻身频率,并给予局部按摩,患者B在治疗期间未发生压疮。

(3)预防尿路感染:患者因尿管留置,尿路感染风险增加。每日清洁会阴部,定期更换尿袋,观察尿液颜色、气味,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如患者C入院后,护士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更换尿袋,患者C在治疗期间未发生尿路感染。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尿液排出,减少尿路感染风险。

五、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

(1)康复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干出血的康复过程,包括康复训练的方法、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例如,患者D在出院后,护士指导其进行面部肌肉锻炼、眼球运动和言语康复训练,患者D经过3个月的坚持,面部表情逐渐恢复,言语功能明显改善。

(2)心理支持:患者及家属在疾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