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氮素转化及酶活性的影响-高电压技术.PDF

发布:2018-10-07约4.97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应 用 生 态 学 报摇 2011年12月摇 第22卷摇 第12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Chinese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Dec. 2011,22(12):3227-3235 不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氮素转化及酶活性的影响* 1,2 1,2** 1,2 1,2 雍太文 摇 杨文钰 摇 向达兵 摇 陈小容 1 2 (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温江611130; 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温江611130) 摘摇 要摇 采用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鄄大豆(A )、小麦鄄甘薯(A )、玉米(A )、小麦/ 玉米/ 1 2 3 大豆(A )和小麦/ 玉米/ 甘薯(A )5 种种植模式下,小麦/ 玉米/ 大豆套作体系的土壤酶活性变 4 5 化特征及其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 、A 、A 和A 相比,A 提高了各作物在开 1 2 3 5 4 花期(或吐丝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总氮含量及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处理间表现为套作单作、大 - + 豆茬口甘薯茬口、边行中行;降低了小麦、玉米土壤的NO 鄄N、NH 鄄N含量及小麦土壤的 3 4 硝酸还原酶活性.玉米土壤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玉米、大豆共生前的拔节期为单作套作,在 - 玉米、大豆共生后的吐丝期和成熟期为套作单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大豆土壤的NO 鄄N、 3 + NH 鄄N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分枝期为单作套作,在开花期和成熟期为套作单作、大豆 4 茬口甘薯茬口、中行边行. 关键词摇 小麦/ 玉米/ 大豆套作摇 土壤氮含量摇 土壤酶活性摇 氮素转化 文章编号摇 1001-9332(2011)12-3227-09摇 中图分类号摇 S151.9,S344.3摇 文献标识码摇 A Effectsofdifferentplantingmodesonsoilnitrogentransformationandrelatedenzymeactivi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