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doc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种类繁多,其辨识和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煤矿特点,明确危险源辨识依据,并用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法评价煤矿生产系统,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有重要作用。煤矿井下生产条件复杂多变,作业环境差,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多。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对生产的本质安全化有重大作用。
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它具有客观实在性,潜在性,复杂多变性,可知可预防性。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煤矿井下的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等:
第一类重大危险源(危险物质):煤矿井下生产系统中,有发生重大生产事故可能性的危险物质、设备、装置、设备或场所。
第二类重大危险源(限制、约束):因导致约束、限制第一类危险源的措施失效或破坏而有可能发生重大生产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发生事故的内因。而任何系统的运行都离不开能量,如果能量失控发生意外释放,就会转化为破坏性力量,可能会导致系统发生事故,造成破坏性后果。因此,能量失控是系统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其辨识依据如表1
表1第一类危险源辨识依据表
危险性类别
辨识依据
内容
可能发生事故
化学危险性
可燃性物质、爆炸性物质、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等化学危害性
瓦斯、煤(尘)、矿尘、一氧化碳等
火灾、爆炸、窒息、中毒等
机械危险性
提升运输机械、采掘机械、通风、排水设施、起吊设备等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固有操作危险性
各种机械设备、装置及存在场所
挤压、拖拽、打击、物体坠落、机车脱轨、翻车及水灾、通风事故等
电气危险性
电气备份、电缆配线等有关技术规程及固有操作危险性
电气设备、装置及存在场所
意外停电,着火、电击、电弧伤人等
地质危险性
特殊地质构造如断层、岩溶、冲击地压、含水陷落柱、采空区、老空区等的地质资料及安全技术要求等
各种危险地质构造
突水、煤与瓦斯突出、片帮、冒顶等
备注
1、如果某危险源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危险性,按主要危险性进行辨识分类;2、关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最为辨识主要依据;3、往事故记录可以作为辨识依据之一
第二类危险源辨识主要从人的因素角度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人失误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人为的使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不安全的装载、堆放、组合物体;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再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作业;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第二类危险源辨识依据如表2
D=LEC
L—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和后果。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越大。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赋予这三个因素一定的分值,如表3、表4、表5所示
表3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值
事故发生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到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表4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5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把上面显影的数值代入公式求得D值,就可以根据D值大小来评价危险源的危险性了。总分在20以下是被人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只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如果危险分值达到70~160,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属于高度危险环境,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危险程度划分见表6
表6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D值
危险程度
320
及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必须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