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战略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献综述
蓝海战略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当今时代,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推动和相互挤压下,特别是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和产业的快速飞跃,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演越烈,使得企业需要加强科学的变革应对变化的经营环境,来开拓新市场,创造高利润,实施低成本。同时还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企业站在新的高度,俯视当今的变化需求。而战略成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新手段。然而,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领域极为薄弱,战略成本管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环节的弱势,但有些问题仍尚待解决。另一方面“蓝海战略”的提出,正是对战略成本管理缺口上的弥补。
如今,国内外学者对于蓝海战略和企业战略成本的相结合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蓝海战略成本管理是将蓝海战略和战略成本管理相结合应用而产生的,这也将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发展方向。
1 战略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1965年美国管理学家安索夫出版的《企业战略论》被认为是第一本有关于企业战略的著作,是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起点。1972 年安索夫在《企业经营政策》杂志上发表了战略管理思想一文,正式提出了“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 ”的概念1976年,他发表《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系统地提出了战略管理模式,开创了战略管理研究的先河。1979 年他又专门写了《战略管理论》一书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Kenneth Simmonds ,198120世纪80年代在其论文《战略管理会计》中提出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SCM)1980)和《竞争优势》(1985)两书中列专章探讨“成本优势”,他认为“成本优势是企业可能拥有的两种竞争优势之一”
90年代以后,理论界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逐步深入美国学者JohnK.Shank)和Vijay Govindarejin)在1993《创造竞争优势的新工具——战略成本管理》一书给出战略成本管理是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开发与实施,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结果与成本行为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从而寻求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成本管理手段。 1995年,托尼·格兰迪(Tony Grundy)领衔的欧洲克兰菲尔德(Cranfield)工商管理学院提出了具体的战略管理模式。把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运用于问题的诊断以及提出具有争议性的选择方案,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规划,然后予以执行,通过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以及不断学习,开始新的循环过程。
1998年,一向推崇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罗宾·库珀(Robin Cooper)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并与雷金·斯拉莫德(Regine Slagmulder)一起,提出战略成本管理,旨在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强化战略定位的目的。
1999年,Bloche等人发表了《成本管理:以战略为重心》一书,进一步将战略管理的理念融合到了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之中。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也加强了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成本信息分析,来减少或者消除非增值作业。
综上,不难看出国外学者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得到发展。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长期考虑全局组织并为实现目标而在各个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虽然战略成本管理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并有一套自己成本管理分析工具和方法,但是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主要战略成本思想难以将“低成本”和“差异化”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企业在解决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时仍然存在阻碍。
2 蓝海战略的出现
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理论早期被称为精明战略行动(Smart Strategic Move), 曾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发表在 《哈佛商业评论》上。正式形成在2005年是由欧洲著名工商管理学院的 W·钱·金教授(W. Chan Kim)(Rene Mauborgne)超越当前产业竞争环境的制约,通过价值创新,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视线将超越竞争对手移向买方需求,跨越现有竞争边界,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并重新排序,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转变。《蓝海战略》全书并不长,其中的核心理论是价值创新,书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红海和蓝海的比喻。根据作者的定义,红海就是充满血腥竞争的已知市场空间,蓝海就是尚未开发的新市场空间。蓝海战略的核心就在于摆脱红海竞争,开创蓝海市场。2007谢获宝,秦照金)
3 应用蓝海战略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