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鱼类的病害.doc

发布:2019-08-06约3.16万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2 第七章 鱼类的病害 第一节:鱼类病毒病 第二节:鱼类细菌病 第三节:鱼类真菌病 第四节:鱼类原虫病 第五节:鱼类寄生虫病 第六节:其他非寄生性鱼病 第七节:营养性疾病 第八节:海水养殖鱼类的敌害 第一节:鱼类病毒病 一、虹彩病毒 (一)淋巴囊肿病(Lymphocystis disease, LD) (二)真鲷虹彩病毒病(Red sea bream iridovirus disease,RSIVD) (三)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Epizootic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EHN) 二、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encephalopathy and Retinopathy)又称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 VNN) 三、弹状病毒病 (一)牙鲆弹状病毒病(Hirame rhabdovirus disease HRVD) (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ietic necrosis IHN) (三)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Viral hemorrhagic septicemia,VHS) (四) 鲤春病毒血症(Spring viremia of carp,SVC) 四、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nfectios pancreatic necrosis, IPN) 五、草鱼出血病 (Hemorrhage diseas of grass carp,GCHV) 六、疱疹病毒病 (一)鱼痘疮病(Fish pox),又称鲤痘疮病(Carp pox) (二)斑点叉尾鮰病毒病(Channel catfish virus disease,CCVC) (五)大菱鲆疱疹病毒病 七、鳗鱼狂游病 第一节:鱼类病毒病 一、虹彩病毒 (一)淋巴囊肿病(Lymphocystis disease, LD) 1、病原: 淋巴囊肿病毒,属虹彩病毒科,正二十面体,DNA病毒,有囊膜,直径200—250nm 2、症状与病理变化: 症状: 淋巴囊肿病是一种慢性皮肤瘤,病鱼的皮肤、鳍和尾部等处出现许多泡状囊肿物,呈白色、淡灰色、灰黄色,有的带有出血灶而显微红色。囊肿大小不一,小的近1~2mm,大者10mm以上,并常紧密相联成桑椹状。 在解剖病鱼时偶然也发现在鳃丝、咽喉、肌肉、肠壁、肠系膜、围心膜、腹膜、肝、脾等组织器官上,严重患者可遍及全身。发病鱼多数摄食正常,但生长缓慢;病症严重的基本不摄食,部分死亡。 病理: 淋巴囊肿切片,可见巨大细胞,细胞之中有不规则包涵体。 3、诊断方法:症状、病理切片、电镜 4、流行情况: 已知鲈形目、鲽形目、鲀形目中至少125种以上的野生和养殖的鱼类发生此病。常见发病地区有广东、浙江、山东和福建等。此病全年可见,在水温10~20℃时为发病高峰期。在低密度和良好养殖条件下一般不会引起大量死亡,但如果环境差或与细菌并发感染,可引起严重疾病,导致死亡。 5、防治方法: (1)将病鱼囊肿割除(囊肿在量少和轻度时),并用福尔马林浸浴(200ml/m3)1h,同时投喂抗菌素药饵 土霉素:50-80mg/kg(鱼) 2次/每日,5-10d,休药期30-40天。30mg/kg(鱼)=1g/kg(饲料) 氟派酸:20-50mg/kg 2次/每日,3-5d,休药期7天。 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饲养清洁的池中,精心管理。 (2)市售H2O2(30%浓度),取配成1L水加1ml H2O2(30%浓度) ,浸洗20min,然后将鱼放入25℃水温饲养一段时间后,淋巴囊肿会自行脱落。 (二)真鲷虹彩病毒病(Red sea bream iridovirus disease,RSIVD) 1、病原: 真鲷虹彩病毒 ,20面体,六角形,直径200—240nm 2、症状与病理变化 症状:患病鱼体色变黑,体表和鳍出血,鳃上有瘀斑,昏睡,严重贫血。 病理:解剖病鱼可明显地观察到脾脏和肾脏肥大。靶器官为脾脏、肾脏。脾脏病理切片可见大量异常的肥大细胞,电镜下可见里面有大量病毒粒子。 3、诊断方法:症状、病理切片、电镜 细胞培养GF细胞,免疫荧光,单克隆 抗体检测;PCR技术 4、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鲈形目、鲽形目和鲀形目等。主要:真鲷、花鲈、条石鲷;发病期在7~10月份,水温22.6~25.5℃为发病最高峰期。水温降至18 5、防治方法: ①消毒饵料。 ②投喂免疫增强剂等,提高鱼群的免疫能力。 葡聚糖:15-30mg/kg 7-10d (三)流行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