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_T 2070-2022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和更新技术规范.docx
ICS01.120CCSB63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2070—2022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和更新技术规范
2022-11-24发布2023-01-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63/T207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草原项目服务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国家公园科研监测评估中心、青海省林业草原项目服务中心、青海师范大学、北京中林智慧生态科技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永良、邓艳芳、马宏义、李文渊、赵持云、朵海瑞、张学元、安进宝、慈建勋、韩晓玲、郭玉琴、马元杰、卓玛永吉、许乃军、尹炳芬、高红霞、褚成艳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DB63/T2070—2022
1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和更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内容、方法、流程等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自然保护区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798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与验收
LY/T2169林业数据库设计总体规范
LY/T2174林业数据库更新技术规范
LY/T2187森林资源核心元数据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中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数据要求
数据库建设数据要符合一致性、现势性、安全性、准确性、规范性要求。
4.2更新建设周期
根据数据类型不同、更新方式不同,分为定期更新和实时更新。
a)定期更新:数据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主要要素无明显变化时,以行业和自然保护区中长期规划为周期每5年进行1次更新。
b)实时更新:由自然保护区建设需要或因其环境影响发生数据类型、数据变化时要进行实时更新。基础数据库要每年更新1次,人为干扰影响小的区域可至3年或者5年;专题数据库可实时获取数据的直接入库,无法实时获取数据的1年更新1次。
5建设更新内容
5.1基础信息数据
DB63/T2070—2022
2
5.1.1机构信息数据
包括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管理情况、人口及自然资源分布情况数据和管理单位的基本架构、人员基本档案、角色信息、操作日志、系统消息数据。
5.1.2机构管理数据
包括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日常审批业务、公文流转、内外部邮件和各种电子档案资料数据,保护区管理经营状况、保护对象、宣传科教相关图片和视频数据以及管理系统和网站管理相关数据。
5.1.3资源信息数据
包括保护区内景观、自然环境、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资源情况和保护利用情况数据。
5.1.4规划信息数据集
包括保护区总体规划情况、基本建设批复情况、基本建设年度计划安排与完成情况和经费来源情况数据。
5.1.5科技交流合作数据集
包括国内(国际)联系情况、科研宣教、文物情况数据。
5.1.6可持续利用数据集
包括保护区旅游基本情况、土地利用开发、经济开发数据。
5.2空间信息数据
5.2.1行政区划空间数据
由行政点与区界图层组成,按照行政区划所属类别建立省、地级市、县、乡镇、行政村要素集。
5.2.2交通线路空间数据
由道路、铁路、航道图层组成,建立名称、类别、宽度、铺装类型属性。
5.2.3土地资源空间数据
由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水域、居民用地、工矿用地、未利用地图层组成,建立名称、权属、面积属性。
5.2.4地形空间数据
由等高线、高程点、山峰、河流、湖泊、水库图层组成。
5.2.5功能区划空间数据
由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外围保护地带图层组成,建立名称、类别、面积属性。
5.2.6基础设施空间数据
由管理处(局)、管理站(点),界牌(桩)、标示牌,哨卡,防火林带,瞭望塔,救护站,监测站(点)、管辖范围图层组成,建立名称、类别、类型属性。
DB63/T2070—2022
3
5.2.7野生植物空间数据
由野生植物分布点和分布范围图层组成,建立名称、类别、类型属性。
5.2.8野生动物空间数据
由野生动物分布点和活动范围图层组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