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清版)-B-T 41936.2-2022 塑料 柔性材料扭转刚度的测定 第2部分:增塑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pdf

发布:2024-07-12约4.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83.080.20

CCSG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936.2—2022/ISO458-2:1985

塑料柔性材料扭转刚度的测定

第2部分:增塑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

Plastics—Determinationofstiffnessintorsionofflexiblematerials—

Part2:Applicationtoplasticizedcompoundsofhomopolymers

andcopolymersofvinylchloride

(ISO458-2:1985,IDT)

2022-12-30发布2023-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41936.2—2022/ISO458-2:198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GB/T41936GB/T41936

本文件是《塑料柔性材料扭转刚度的测定》的第2部分。已经发布了

以下部分:

——第1部分:通用方法

——第2部分:增塑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

本文件等同采用ISO458-2:1985《塑料柔性材料扭转刚度的测定第2部分:增塑氯乙烯均聚物

和共聚物》。

本文件增加了“术语与定义”一章。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

——文中引用到具体章条号,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ISO458-1的年代号;

——增加了公式(1)每项参数的说明。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

车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托普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起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

检验院、青岛市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巧玲、陈伟力、张彦君、蓝先、吴峰、谢远波、于春娜、刘玉春、李尚禹、郭迎迎、

曾现琛。

I

GB/T41936.2—2022/ISO458-2:1985

引言

GB/T41936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通用方法。目的在于为柔性塑料的扭转刚度测定提供一种通用方法,并给出扭转刚

度试验设备的相关要求。

——第2部分:增塑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目的在于为增塑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类材料的扭

转刚度提供一种试验方法。

对于增塑聚氯乙烯,扭转刚度的对数与温度的曲线呈反S形。每条曲线由3个区域组成:

a)两个缓慢变化区域,该区域刚度随温度的变化相对缓慢:

1)高刚度区域,材料表现出高刚度,一些学者认为这是由于材料弹性缺失导致的。Clash和

Berg[¹]给出该区域的扭转刚度特征值为310MPa(3.1×10⁹dyn/cm²)。

2)低刚度区域,材料表现出高弹性。该区域相应的扭转刚度特征值为4.1MPa(42kgf/

cm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