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docx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保障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在用的固定式、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反应釜、储罐、气瓶等。
三、职责分工
1.安全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组织压力容器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措施。
-负责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及资格证书管理。
-参与压力容器事故的调查处理,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2.设备管理部门
-负责压力容器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及验收工作,确保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建立压力容器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技术资料、运行维护情况等。
-组织制定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计划,并监督实施。
-负责压力容器的报废鉴定和报废处理工作。
3.使用部门
-负责本部门压力容器的日常使用管理,确保设备正确操作和安全运行。
-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
-对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督促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报告设备故障及异常情况。
4.操作人员
-严格遵守压力容器操作规程,负责设备的日常操作、维护和保养。
-按时对设备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报告设备的安全隐患。
-负责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
-参加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掌握应急处置技能。
四、压力容器的选购与安装
1.选购要求
-必须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生产厂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所选购的压力容器应具备齐全的技术资料,包括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
2.安装要求
-压力容器的安装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前,安装单位应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书面告知。
-安装过程应严格按照安装说明书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确保安装质量。安装完毕后,必须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压力容器的登记与建档
1.登记
-新购置的压力容器在投入使用前,使用部门应填写《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连同设备技术资料一并报送安全管理部门。
-安全管理部门审核后,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领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2.建档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压力容器设备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
-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原始资料。
-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维护保养记录、运行记录、故障处理记录等。
-设备的改造、维修、报废等相关资料。
六、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规程
1.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独立操作压力容器。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及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压力容器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岗,应密切观察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操作前准备
-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安全附件是否齐全、灵敏可靠。
-检查设备的运行参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压力、温度、液位等。
-打开或关闭相关阀门,确保设备的进出口管道畅通。
3.运行操作
-缓慢开启设备的进出口阀门,控制压力、温度、液位等参数的变化,避免设备受到冲击。
-运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有无泄漏、振动、异常响声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严格控制设备的运行参数,不得超压、超温、超液位运行。如遇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4.操作后注意事项
-关闭设备的进出口阀门,切断电源或气源。
-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清理设备表面的杂物。
-填写设备运行记录,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操作过程及异常现象等。
七、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