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标准_刘翠兰.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年 第 期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临床与医疗○ 科技信息
2012 19
临床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标准
刘翠兰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8 )
摘 要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许多学者从理论心理学或教育理论角度致力于此问题的深入研究 本文介绍了临床心理学心理健康的十
【 】 , 。
个标准 以期对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有所参考
, 。
关键词 心理健康标准 临床心理学 视角
【 】 ; ;
人类发展至今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 的状态 或者表情呆板 缺乏内心情感体验 我们就可以判断其心理过
, , 、 、 ,
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 正是反映了人类对高品质生命质量的不懈追 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 出现了异常心理
, , 。
求。 1.3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心理健康的研究 起源于西方社会的心理卫生运动 年美国 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中 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 这
, ,1908 , 。
的比尔斯 出版 自觉之心 标志着 心 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 便有了相对稳定性 正由于这种相对稳定性 才
(C.W.Beers ) 《 》( A mind that fount ), “ , 。 ,
理卫生 的开始 最初 从事心理卫生工作大多是精神病学工作者 主 会使我们能够认识并了解一个人 一般情况下 外界环境没有重大的
” 。 , , , ,
要注重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 以及对精神病的预防 可见 从心理健康 变化是不会轻易改变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的 如果一个人或者由于外在
, 。 , 。
研究的初始 心理卫生运动本身就包含着对心理问题的关注 尽管 环境的重大变化 或者由于自身内部的原因 突然变得人格特征面目
——— , , ,
精神疾病已超出了心理问题的范畴 换言之 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 全非 失去了原来的 本来面目 甚至让人感到这种行为在他身上发
。 , , “ ”,
究 不单单指心理健康本身 从其发端起 也包含着对心理问题的关 生难以理解 那就说明他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
,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