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了解艾滋病远离艾滋病 2013年12月13日 * 正确认识和理解艾滋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关爱生命、远离艾滋病。 认知 价值 判断 行为表达 目标 * * 认知与理解目标 情感与体验目标 技能与方法目标 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及其发病机制 理解艾滋病传播的基本途径方法 认识艾滋病对人体危害及流行的严重性 树立对待艾滋病的正确态度,增强预防意识 能够自主探究有关艾滋病的问题 养成正确的生活技能,远离艾滋 三维目标 主要内容 4 1 2 3 5 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理性地对待身边的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症,而非单纯的一种疾病。 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艾滋病的危害 1、对患者自身的危害: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未及时诊治等原因而死亡或致残。同时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常常给感染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 2、对他人的危害:感染者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及经过母婴途径等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3、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虽然我国早已实施对HIV感染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但晚期并发症的治疗仍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潜伏期 平均为8~10年 不同感染途径潜伏期长短不同 存在个体差异,与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机体的状况、病毒的毒力、数量等有关 没有特异的症状 通过实验室可检测出HIV抗体阳性 具有传染性 发病期 早期:一般无特殊症状,有的患者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发病期 中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鹅口疮、口腔毛状粘膜白斑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期 晚期:多伴有各种条件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及多脏器损害,也可有消耗综合征和痴呆 对个人的危害:承受巨大肉体和精神痛苦、直至死亡 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 艾滋病毒仍然属于一项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至今已造成3600多万人死亡。 2012年,约有3530(3220–388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受到的影响最重,每20位成年人中几乎就有1人携带艾滋病毒。所有艾滋病毒携带者中有69%的人生活在这一地区。 /mediacentre/factsheets/fs360/zh/index.html 我国艾滋病感染现状 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8万人;艾滋病(AIDS)病人15.4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0.046%~0.070%)。 估计2011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4.8万人(4.1~5.4万人),2011年艾滋病相关死亡2.8万人。 在78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经异性传播占46.5%,经同性传播占17.4%;经注射吸毒传播占28.4%;经既往有偿采供血、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占6.6%;经母婴传播占1.1%。 海南省艾滋病感染现状 截止2013年10月31日,我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707例,位居全国第27位。其中报告现存活感染者和病人 1128例,死亡报告579例。近三年来我省学生感染艾滋病病例数逐年上升,累计感染病例达75例,新发例数分别为16、14和29例。因此,加强初中以上青年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性传播: 异性之间和男男同性恋之间传播 血液传播: 共用注射器吸毒 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都可能传播给婴儿 日常接触不传播 这样接触很安全 从理论上讲:蚊子在艾滋病病人和健康人身上来回不停地吸血,要达到致病的病毒量,至少要在短时间内来回上千次。 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1、蚊子吸血不会吐出 2、即使有吐血,其中的艾滋病病毒量非常少 3、还没有发现因蚊子传播感染艾滋病的病例 体液中的HIV 精液 11,000 阴道 分泌液 7,000 血液 18,000 羊水 4,000 唾液 1 每毫升中HIV病毒颗粒平均数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 其中主要是: ①坚持洁身自爱,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②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③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④不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