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icc置管的护理》课件.ppt

发布:2025-02-09约3.82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c置管的护理》本课件将详细介绍icc置管的护理知识,包括定义、适应症、操作流程、并发症预防、输液路径管理、更换和拔除流程以及护理质量控制等内容。旨在提升医护人员对icc置管护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保障患者安全。ICC置管概述概述ICC置管是指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用于长期输液、输血、药物注射、血液透析等治疗。它具有穿刺部位隐蔽、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重要性icc置管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护士需要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护理知识,确保置管过程顺利,并有效预防并发症。ICC置管的定义和适应症定义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ICC),是一种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通过穿刺颈内静脉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适应症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输血、药物注射、血液透析等治疗的患者,例如肿瘤患者、重症患者、新生儿等。ICC置管的分类单腔导管仅有一个腔室,用于输液、输血或药物注射。双腔导管有两个腔室,可同时进行输液、输血或药物注射。三腔导管三个腔室,可分别用于输液、输血和药物注射,适用于需要多种治疗的患者。ICC置管的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消毒、铺无菌巾、穿戴无菌手套等。2穿刺: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使用穿刺针穿刺颈内静脉,并引导导管进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3固定:将导管固定在穿刺部位,并使用敷料覆盖。4确认位置:使用X线检查确认导管位置是否正确。5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穿刺部位情况、导管位置等,并记录相关信息。ICC置管的并发症空气栓塞导管内进入空气导致的并发症,可引起呼吸困难、心悸、休克等症状。血栓形成导管插入部位或导管腔内形成血栓,可导致血流受阻,甚至导致肺栓塞。感染导管插入部位或导管腔内发生感染,可导致发热、寒战、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导管移位导管位置发生改变,可导致药物注射错误或血栓形成。ICC置管的并发症预防1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前仔细消毒,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和敷料,避免细菌污染。2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选择解剖标志明显、血管走行清晰的穿刺部位,避免损伤周围组织。3导管固定牢固使用合适的固定方法,防止导管移位,定期检查固定情况。4定期更换敷料更换敷料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感染,一般每2-3天更换一次。患者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清洁患者皮肤,使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避免过度摩擦。观察皮肤状况观察皮肤是否有红肿、破溃、感染等现象,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皮肤受压避免导管固定部位长时间受压,定期更换固定位置,并使用柔软的垫子保护皮肤。ICC置管输液路径管理评估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输液需求、药物类型等,选择合适的输液路径。监测监测患者输液速度、滴注情况、穿刺部位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管理规范输液路径管理,制定详细的输液方案,确保药物安全有效地输注。记录详细记录输液路径管理的相关信息,方便追溯和评估。ICC置管输液路径管理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2选择合适的输液泵3定期更换输液器4监测患者输液反应ICC置管输液路径护理评估1穿刺部位2导管固定3输液速度4患者反应ICC置管输液路径护理评估标准1无红肿穿刺部位无红肿、热痛、压痛等现象。2固定牢固导管固定牢固,不易脱落。3滴注顺畅输液速度稳定,滴注顺畅,无回血现象。4无不良反应患者无发热、寒战、呼吸困难、心悸等不良反应。ICC置管输液路径管理常见问题穿刺部位红肿可能是感染、炎症或导管刺激引起的。输液速度不稳定可能是导管堵塞、输液器故障或患者血管痉挛引起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能是药物过敏、空气栓塞或导管移位引起的。ICC置管输液路径管理常见问题解决清洁消毒用消毒液清洁穿刺部位,并给予抗生素治疗。更换输液器更换输液器,并调整输液速度。及时处理根据患者症状,及时处理,如给予药物治疗、更换导管等。ICC置管输液路径管理常见问题预防ICC置管输液路径管理记录时间记录每次输液的时间。药物记录每次输液的药物名称、剂量、浓度等。输液速度记录每次输液的速度。患者反应记录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反应,如发热、寒战、疼痛等。ICC置管输液路径管理记录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导管类型、大小、穿刺部位、固定方法等。输液时间、药物名称、剂量、浓度、速度等。患者输液反应、护理措施、评估结果等。ICC置管更换流程1准备工作:消毒、铺无菌巾、穿戴无菌手套等。2拔除旧导管: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拔除旧导管,并进行止血。3穿刺: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