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推动电力系统形态演进实施方案.pdf

发布:2025-03-15约3.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推动电力系统形态演进实施方案

坚持生态优先,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快调能源结

构,协同推进能源供给保障与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能源消费强度和总

量双控制度,持续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培育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

新业态。坚持创新驱动和技术进步引领,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

升级,推进能源产业链现代化。

一、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电力系统形态演进。加快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全面

推动新型电力技术应用,开展运行模式和机制创新。推动新能源向集

中式与分布式并重转型,电力系统由大基地大网络为主的形态逐步向

与智能微电网协调发展转变,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

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积极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推动分布式能

源与智能电网、智能微电网等多形式融合发展。以用户为中心,加强

供需双向互动,推动源网荷储有效衔接。在负荷密集、新能源开发条

件较好的工业园区、开发区和增量配电园区,建设一批园区级源网荷

储一体化项目,探索电力、热力、天然气等多种能源联合调度矶制。

提升电网支撑承载能力。持续完善主干网架结构,增强电网对新

能源大规模送出、高可靠接入和大范围配置能力,提升电网动态稳定

水平。加快配电网改造升级,持续开展配电网互联互通、智能配电网、

主动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接纳新能源而多元化负荷的承载力和灵

活性,促进新能源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建设以新能源消纳为主的增量

配电网、微电网,实现与主电网兼容互济。建立新型电力调度体系,

提升智能调度运行水平,发挥大电网协同互济作用,在确保安全的条

件下进一步深化节能调度。

增强电源灵活调节能力。加强新能源发电并网及主动支撑技术应

用,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能力和控制性能。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

“应改尽改”,力争改造后最小发电出力达到额定出力的30%及以下,

鼓励供热机组实现全部或部分热电解耦,引导燃煤自备电厂主动调峰。

在气源保障能力强、气价可承受、管网建设条件较好、负荷集中区域,

因地制宜建设大容量高效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加快推进已纳入国家

规划的20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优先满足负荷中心和新能源大规

模开发地区调峰需求。完善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机制。“十四五”期

间,全区新增天然气调峰发电并网装机80万千瓦以上,力争开工建设

抽水能电站装机840万千瓦,推进南宁抽水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

加快新型储能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发展电源侧新型储能,推进新

能源项目合理配套储能,改善新能源场站出力特性。优化布局电网侧

储能,发挥储能消纳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应急供电

等多重作用。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鼓励用户侧储能参与

系统调峰调频。拓宽储能应用场景,探索储能聚合利用、共享利用等

新模式,在新能源装机比例较高地区开展集中式储能示范应用。支持

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储能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区新增集中式新型

储能并网装机200万千瓦以上。

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整合分散需求响应资源,引导用户优

化储用电模式,有效释放居民、一般工商业用电负荷的弹性。引导大

工业负荷参与系统调节,鼓励电解铝、铁合金、多晶硅等电价敏感型

高载能负荷改善生产工艺和流程,发挥可中断负荷、可控负荷等功能。

探索工业可调节负荷、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等各类资源

聚合的虚拟电厂示范。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

负荷的3%以上。

二、构建能源合作输送大通道

建设绿色安全电力通道。发挥好“西电东送”直流输电通道作用,

持续推进金中直流、昆柳龙直流输电送桂,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

率。加强与青海、甘肃等西北清洁能源资源富集省份电力合作,力争

推动青海、甘肃等西北清洁能源基地送电广西输电通道相关工程纳入

国家规划。积极引入藏东南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