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安全学习资料(第9期).doc

发布:2017-01-19约3.18万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第9期第 PAGE 7页 安全学习资料(第7期)第 PAGE 1 页 第9期     广元市陈家岭煤业有限公司安监处 2009年2月6日                                科学的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寻找安全规律,需要艰苦的研究探索,甚至付出沉痛的代价。只有认识规律、遵循规律、驾奴规律,才能够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开创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安全周期规律       2 ★伤疤效应定律       2          ★安全堤坝原理       2          ★安全木桶原理       3          ★安全链条原理       3          ★球体斜坡原理       4          ★暗箱效应         4          ★场所移动效应       4          ★漏斗接地效应       5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安全哲学 5 ★生产方式变化规律     5          ★人的安全理念升华规律   6 ★人与设备、环境相对规律  6          ★人的生物节律变化规律   7 ★青蛙原理          7       安全工作的力度大小、安全状况的优劣好坏,不是直线运动,而是波动曲折的。安全状况的波动与安全工作力度的波动呈反向运动;安全状况平稳的时候,正是骄傲自满、松懈麻痹的时候;安全出现问题之后,往往开始发愤扭转局面。居安思危,是难能可贵的危机意识;警钟常鸣,是拉长安全周期的法宝。 好了伤疤忘了疼是普遍现象。伤亡事故的鲜血和生命,对于承受者本人来说,或死或伤,大多已经失去了接受教训的资格。有资格也很有必要接受教训的人,却不撞南墙不回头,不临深渊心不惊,眼看伤疤不知疼。这一点需要每个人好好反省。 安全的堤坝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任何细小局部的隐患,都会危及整个堤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严重的“三违”、隐患,是颠覆性、破坏性很强的毁堤行为。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堤坝决口,一旦决口,要坚决堵漏,亡羊补牢。不然,势猛迅急,很难补救。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或质地最差的木板。这块短木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安全工作的好坏,事故的发生,不是取决于大多数人,而是取决于数量最少的“三违”人物、薄弱人物、操作技能不熟等事故苗子。每个职工都是安全这个木桶中的一根木条,千万不能做最短、最差的那一根。 大工业生产的连续工艺把管理者和作业者组合成协作劳动的群体,即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个链环的断裂,都会危及上下链环以及整个链条。安全是一个闭合的链条,每一个链环都是人主宰的岗位。安全的系数是由各个岗位链环的闭合程度决定的,千万不要去做那个不合格的链环。 安全工作如同推球上坡。众人协力,推力越大,球体上升越高。稍有懈怠松劲,球就下滑。安全工作上的任何放松、撞运气,随其下滑,甚至放任自流,球体必然急速滚下,砸伤压坏的首先是推球的人,因为他们正是安全生产的实施者和责任者。 煤矿井下作业是在封闭的地下空间中进行的。在这样的暗箱中从事艰苦的劳动,很容易由疲劳、枯燥乏味而导致情绪的烦闷、压抑、波动、低落。暗箱作业,时常处于监管的失控和现场人际影响的劣质化,人的行为随意放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滋生毁损动机。道德感、责任心、文明动力,在暗箱中的作用力就至关重要。有效的现场监控、高频率的走动式管理、自觉的自主保安和互保行为,都是关键的约束手段。 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以及运输、通风等作业场所,都是频繁移动变化的。一些临时性的支护设施都是为了作业者的安全又由作业者自己施工、自己撤销的。移动所带来的临时性,不可避免地滋生将就、凑合、侥幸等观念和行为。因此,动态的工程质量标准化,是安全最重要的保证。 安全宣传教育,是一个艰苦细致地渗透过程。安全理念变成职工的自觉意识,安全规章转化为职工的行为习惯,需要长期不懈地、千方百计地疏导教育、养成训练。如果以为每个职工都是开口待哺的容器,漏斗灌入即可,那就走进了教育误区。职工如同大地,漏斗接地要渗透而非流淌,就要打开尽可能多的融入通道。 必然性是在一定条件下确定不移的趋向或不可避免的结果。偶然性是事故发展中不可确定的东西。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又本身服从于内部隐藏着的必然性,也就是说,任何偶然性的事情都是必然的。安全工作的每一步努力,都为安全的必然性创造条件;而每一次“三违”和每一处隐患,都为偶然发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