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房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
专业班级 09级 土木班学 生
指导老师
2011年 12月 日
一.设计资料 2
二.板和次梁按塑性方法计算 3
1.板的计算 3
(1)荷载 4
(2)内力计算 4
(3)截面承载力计算 4
2.次梁计算 6
(1)荷载 7
(2)内力计算 7
(3)截面承载力计算 8
三.主梁按弹性方法计算 10
1.主梁配筋计算 10
(1)荷载 11
(2)内力计算 11
(3)截面承载力计算 14
(4)主梁吊筋计算 16
四.主梁裂缝和挠度验算 16
(1)主梁裂缝验算 16
(2)主梁挠度验算 18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
一.设计资料
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
某多层民用建筑,采用砖混结构,楼盖结构平面如图1所示。
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打底,10mm厚水磨石面层,
20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活荷载:标准值为N/m2。
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载分项系数为1.。
材料选用:
混凝土 采用Cfc=14.3N/mm2,ft =N/mm2)。
钢 筋
二.板和次梁按塑性方法计算
1.板的计算
板的,按单向板计算。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次梁截面高度取,截面宽度,因此,板和次梁不做刚度验算。板尺寸及支撑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板的尺寸和计算简图
荷载
恒载标准值
20mm厚水泥砂浆 0.02 m20 kN/m3 = 0.4 kN/m2
80mm钢筋混凝土 0.08 m25 kN/m3 = 2.0 kN/m2
20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0.02 m17 kN/m3 = 0.34 kN/m2
10mm厚水磨石面层 0.01 m25 kN/m3 = 0.25 kN/m2
gk = 2.99 kN/m2
线恒载设计值 g = 1.22.99 kN/m = 3.5 kN/m2
线活在设计值 q = 1.4 kN/m = 5.6 kN/m2
合计 kN/m2
每米板宽 g + q =kN/m
(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
边跨
取。
中间跨
计算跨度差(120-1700)/1700 = 1.1% 10%,说明可按照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统一取)。取1m板宽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见图如图所示。
连续板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
表 连续板各截面弯矩计算
截面 边跨跨内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
中间跨跨内 中间支座 弯矩计算系数
/(kNm) 2.47 1.70 1.94
(3)截面承载力计算
最小配筋率
连续板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表。
表 连续板各截面配筋计算 2 C M() 2.47 -2.47 1.70 1.36 -1.94 -1.55 () 43.26 0.057 0.057 0.039 0.031 0.045 0.036
() 0.059 0.059 0.040 0.031 0.046 0.037 =/(mm2) 154 154 105 81 121 97 (mm2) 172 选配钢筋 8@200 8@200 8@200 8@200 8@200 8@200 实际配筋 251mm2 251mm2 251mm2 251mm2 251mm2 251mm2 各内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各跨跨内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作用,计算弯矩降低20%。
连续板的配筋示意图如图所示。图 板的配筋示意图
2.次梁计算
取主梁高,梁宽。次梁有关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所示。
图 次梁的尺寸和计算简图
(1)荷载
恒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 3.588kN/m21.9m = 6.82 kN/m
次梁自重 1.225 kN/m30.2m(0.m0.08m) = 1.92 kN/m
梁侧抹灰 1.217 kN/m30.02m(0.m0.08m)2 = 0.26kN/m
g = 9.0 kN/m
活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 q = kN/m21.9 m = 10.64 kN/m
合计 g + q = kN/m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边跨
取
中间跨
跨度差 () / 5.45= 2.3% 10%
则可以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
连续次梁各截面弯矩及剪力计算分别见表和表。表 连续次梁弯矩计算
截面 边跨跨内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
中间跨跨内 中间支座 弯矩计算系数
/(kNm) 55.49 36.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