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挡土墙施工技术交底.doc

发布:2025-03-14约2.9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施工技术交底登记表

工程名称:合福铁路安徽段标段:HFZQ-4编号:

分项工程名称

路堑挡土墙施工技术交底(DK167+032.41~DK176+400)

交底人

交底日期

一、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根据线路左线中心桩控制挡土墙位置,定好每个断面控制桩,带线使挡墙平顺。

基槽挖土方:本工程挖基槽土方采用挖掘挖机及人工配合进行开挖。挖基配合墙体施工分段进行,先测量放线,定出开挖中线及边线,起点及终点,设置桩标,注明高程及开挖深度,用反铲挖掘机开挖,多出的土方装车外运弃土。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排水沟及集水抗进行施工排水,保证工作面干燥以及基底不被水浸。

基槽完毕后告知技术报验,地基承载力满足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二、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基础开挖

基础、墙身施工

养护

质量验收

施工工艺

3.1挡墙墙身采用C30混凝土浇筑。

3.2路堑挡墙基础埋深:土质及软质岩地层应在路肩或侧沟平台如下不不不小于1.2米;膨胀土、红黏土、极软质岩地层不得不不小于1.5米;并低于侧沟砌体底面不不不小于0.2米。当路堑基床底层换填厚不不小于或等于1.8米时,且设置纵向盲沟时,挡墙基础埋深应位于侧沟平台如下不不不小于1.5米,且应于侧沟沟底流水面如下不不不小于0.5米。当基床底层换填厚度为2.3米,且设置纵向盲沟时,挡墙墙址应位于侧沟平台如下不不不小于1.7米,且于侧沟沟底流水面如下不不不小于0.5米,两个条件必须同步满足。

3.3墙身沿线路方向每隔10~25m结合墙高设置宽2~3cm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一道。缝内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深度不不不小于0.2m的沥青麻筋(Φ≥55°除外)。

3.4挡墙背岩土的Φ≤45°时,墙背设砂夹卵石通长反滤层。在没有特殊规定的状况下,反滤层厚度为0.3m;膨胀土地区、砂卵砾石土及地下水发育地段反滤层厚度为0.5m。最低排泄水孔下部和距墙顶0.5m高范围内(墙顶设浆砌片石护坡,护墙或骨架护坡者除外),设置夯填黏土防渗层;当55°Φ45°时,泄水孔处可设窝状反滤层;当Φ≥55°时不设反滤层。

3.5墙身于路肩以上部分每隔2~3m上、下、左、右交错设置0.1m泄水孔。泄水孔采用Φ=0.1m的PVC管。

3.6土质及软质岩墙背开挖临时边坡较高地段,应分段跳槽开挖,并及时砌筑墙身。临时开挖边坡尽量与墙背保持一致,墙背临时边坡视需要可采用锚喷(网)或素喷水泥砂浆防护。临时边坡如超挖、局部坍塌、掉块等,应采用不低于挡墙设计指标的材料回填。

3.7挡墙于合适位置设检查梯,踏蹬钢筋为Φ=16mm,步距0.2m。

3.8现浇墙身砼:现浇钢筋砼挡土墙与基础的结合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即先进行凿毛,将松散部分的砼及浮浆凿除,并用水清洗洁净,然后架立墙身模板,砼开始浇灌时,先在结合面上刷一层水泥浆或垫一层2—3公分厚的1:2水泥砂浆再浇灌墙身砼。墙身模板采用光面七夹板拼装,竖枋用8×10cm枋间距为40cm,用钢管作围楞,用8×10cm的木枋作斜撑进行支撑,侧模用ф16的螺栓对拉定位,螺栓间距为80cm(见附件挡墙模板示意图),螺栓穿孔可采用内径为20—25cm的硬塑料管,拆模时,将螺栓拔出,再用1:2水泥砂浆堵塞螺栓孔,墙身模板视高度状况分一次立模到顶和二次立模的措施,一般4米高之内为一次立模,超过4米高的可分二次或多次立模。当砼落高不小于2.0m时,要采用串筒输送砼入仓,或采用人工分灰,防止砼产生离析。砼由砼加工厂,用砼运送车运至现场,在墙顶搭设平台,用吊机吊送砼至平台进行浇灌,砼浇灌从低处开始分层均匀进行,分层厚度一般为30n,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棒移动距离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切勿漏振或过振。在砼浇灌过程中,如表面泌水过多,应及时将水排走或采用逐层减水措施,以免产生松顶,浇灌到顶面后,应及时抹面,定浆后再二次抹面,使表面平整。砼浇灌过程中应派出木工、钢筋工、电工及试验工在现场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砼强度件制作应在现场拌和地点或浇灌地点随机制取,每工作班应制作不少于2组试件(每组3块)。砼浇灌完进行收浆后,应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至少不得不不小于7天,在常温下一般24小时即可拆除墙身侧模板,拆模时,必须尤其小心,切莫损坏墙面。

3.9伸缝缩、沉降缝及泄水孔的处理

现浇灌钢筋砼挡土墙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宽2cm(施工时缝内夹2公分厚的泡沫板或木板,施工完后抽出木板或泡沫板)从墙顶到基底沿墙的内、外、顶三侧填塞沥青麻丝,深15cm。

挡土墙泄水孔为ф10cm的硬质空心管,泄水孔进口周围铺设50×50×50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