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考 《领导科学》 章克林 精讲班 第十章领导方法.pdf

发布:2015-09-06约1.23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章领导方法 主讲老师:章克林 第十章领导方法 领导方法是履行领导职能的重要手段,是连接和实现领导工作目标的中介和桥梁,是提高 领导工作绩效的重要条件。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顺利地达到领导目标。因此,学习和掌 握正确的领导方法,至关重要。 第一节领导方法概述 领导方法是实现领导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运用领导方法必须正确认识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 征,明确领导方法的意义 一、领导方法的含义 领导方法,就是领导者为履行领导职能、达到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的总和。 社会主义的领导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的方法论原理和具体的领导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 物。 二、领导方法的特征 (一)客观性 领导方法的内容是客观的,其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一定的领导方法必须与一定的领导过程 和领导对象相结合,领导方法不是领导者心灵的“自由创造物”,而是具有客观性的。 (二)动态性 领导系统和客观现实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领导方法要“随时而变,因俗而动”,领导 方法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领导方法内容的不断充实与更新、领导方法对领导活动具体场景的 适应性、领导者应用领导方法的灵活性等。 (三)条件性 领导方法的条件性是指领导方法的产生与使用要受一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如领导者本身 的特点、被领导者的状况、客观物质条件、环境因素等。领导方法的条件性要求领导者对领 导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变通,综合运用。 (四) 目的性 领导方法总要为一定的领导目标服务,这就是领导方法的目的性。领导方法一般都是综合 运用或几种方法相互配合使用。因此,实现同一目标可以有多种方法,同一方法也可以实现 多种目标。 (五)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一种领导方法的使用周期。同一种方法在不同时段使用可能效果不同,在最初 时段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的趋势。领导方法要不断 变化。因此,领导方法的创新在领导活动中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三、领导方法的重要意义 (一)领导方法在领导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共存于同一系统,二者相互作用构成领导活动。要使 主体与客体之间发生关系,就必须有一个中间环节。领导方法就是作为一种中介因素成为主 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和纽带。毛泽东把党的领导任务比喻为“过河”,把完成任务的方法 比喻为“桥”或“船”,指出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 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通。 (二)科学的领导方法是提高领导绩效的推进器. 领导绩效是衡量领导活动成败的尺度。领导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领导方法具 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科学的领导方法是现代领导的必备条件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领导活动要依靠现代科学方法,而不是仅凭个人经验。领导者要 实现从经验领导到科学领导的转变,就必须学会科学的领导方法。因此,科学的领导方法是 现代领导的必备条件。 四、运用领导方法的基本原则 (一) 目的性原则 要根据领导活动的任务和目的要求选择领导方法。任务、目的与方法是紧密联系的。任务 的完成和目的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方法;任务和目的不同,领导方法也有所不同;任务和目 的发生变化,方法也要随之改变。 (二)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实践就是指人们在未知领域内进行的开创性活动,是无固定程序与章法可遵循的实 践,一般具有探索性和开拓性特点。现代领导活动没有一成不变的通用模式。从某种意义上 说,领导者确定目标并率领群众实现目标的过程,主要是一种不断创新、勇于开拓、锐意进 取的生机勃勃的创造性过程。 (三)具体性原则 领导方法总是具体的,即使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原则也需要针对特定的领导活动作 灵活而具体的应用。领导方法的具体性原则,要求领导者在运用领导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时,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分析工作对象。工作对象不同,采用的工作方法就应有所不同,方法上的选择 必须符合对象的要求和特点。 第二,要考虑客观条件,包括时间、地点、环境等。 第三,考虑领导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时一种方法可能适用于多种情况,但更多时候,完成一 项领导任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第四,要继承和发展传统的领导方法。 (四)高效性原则 领导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符合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领导方法的高效性原则,是强调领 导方法本身的价值 领导者选择和运用领导方法时,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不断丰富领导经验,系统掌握领导方法。 第二,准确判断领导情境,有针对性地根据领导工作的需要选择和运用最佳的领导方法。 第三,坚持灵活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