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某难挥发、非电解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为272.15K,计算:(1)此溶液的沸点;(2)298.15K时此溶液的蒸气压;(3)在273.15K时此溶液的渗透压。 第一章第二节 例 题 1-3 解:(1) ∵ ?Tf=273.15?272.15=1.0=KfbB ∴ bB=1.0/1.86=0.538 mol·kg?1 又∵ ?Tb=KbbB,∴ ?Tb=0.512?0.538=0.27K Tb=373.15+0.27=373.42 K (2)∵ p*=3.17 kPa,xA=55.6/(55.6+0.538)=0.99 ∴ p=p*xA=3.17?0.99=3.14 kPa (3)? =bBRT=0.538?8.314?273.15=1220 kPa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第一章第二节 三、电解质溶液 由表可看出,对同浓度的溶液来说,其沸点高低或渗透压大小的顺序为: A2B(或AB2)型强电解质溶液>AB型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而其蒸气压或凝固点的顺序则相反。 几种质量摩尔浓度为0.100 mol·kg?1的电解质水溶液的i 值 电解质 ?T f (K)(实验值) ?T f (K)(计算值) NaCl 0.348 0.186 1.87 HCl 0.355 0.186 1.91 K2SO4 0.458 0.186 2.46 CH3COOH 0.188 0.186 1.01 解离度是指溶液中已解离的电解质的物质的量占溶液中初始电解质物质的量的百分数,用?表示。 第一章第二节 1.解离度 弱电解质在水中只有部分解离,解离度较小,在水溶液中存在解离平衡;而强电解质在水中解离完全,在水溶液中不存在解离平衡。 离子氛模型: 离子氛示意图 在溶液中,一方面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引力使离子有规则地排列;另一方面热运动又要使离子无序分布。 总结果形成“离子氛” :①异电性离子的密度大于同电性离子的密度;②聚中心离子越近,异电性离子愈多,同电性离子越少。 2. 表观解离度 第一章第二节 2. 表观解离度 根据“离子氛”模型,离子之间相互牵制,限制了离子的自由运动。所以强电解质的实际“解离度”都小于100%,如下表所示。 几种强电解质的实测解离度(298.15K,0.1mol·L?1) 电解质 KCl HCl HNO3 NaOH H2SO4 Ba(OH)2 ZnSO4 实测解离度 (%) 86 92 92 91 61 81 40 为了区别于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把强电解质的解离度称为“表观解离度”。弱电解质的解离度表示解离了的分子百分数,强电解质的表观解离度仅反映溶液中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的强弱程度。 离子活度是离子在反应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浓度。 若以c表示离子的浓度,?表示活度系数,则离子活度a与浓度的关系为 a =? ·c ? 反映了电解质溶液中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的大小。 当溶液极稀时,? →1,活度和浓度基本一致。 对弱电解质溶液,当浓度不大时,可认为? =1,即a=c。这是今后讨论弱电解质时用浓度表示的依据。 第一章第二节 3. 活度和活度系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