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年1月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doc

发布:2016-05-24约3.2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统计的特点是( ) A.数量性和同质性 B.总体性和同质性 C.数量性和总体性 D.总体性和变异性 2.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职工人数 B.机器设备台数 C.营业利润 D.企业数目 3.在企业普查中,每个企业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调查项目 D.调查内容 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 A.确定组距和组限 B.确定组数和组中值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选择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5.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 ) A.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B.采用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C.采用基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D.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6.若p表示价格,q表示销售量,则表示( ) A.由于价格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B.由于销售额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C.由于销售量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D.由于销售额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 7.若零售商品价格增长3%,销售量增长6%,则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长( ) A.2.91% B.9% C.9.18% D.18% 8.在抽样调查中,由于没有遵循随机原则而产生的误差称为( ) A.登记性误差 B.实际误差 C.系统性误差 D.随机误差 9.在简单随机重置抽样条件下,当概率保证程度提高,而其他条件不变时,必要样本容量的变动情况是(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增加或减少均有可能发生 10.相关系数r=0.6,表明两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为( ) A.无直线相关 B.低度相关 C.中度相关 D.高度相关 11.某地区2008年末人口情况为,14岁以下人口200万,15-64岁人口500万,65岁以上人口100万,该地区的总负担系数是( ) A.20% B.30% C.40% D.60% 12.若10位学生的年龄(岁)分别为17、18、18、18、19、20、20、20、20、22,则10位学生年龄的中位数为( ) A.18.5 B.19 C.19.5 D.20 13.农业总产出的计算方法是( ) A.工厂法 B.公司法 C.部门法 D.产品法 14.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 ) A.生产概念 B.收入概念 C.消费概念 D.分配概念 15.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 A.专项收入 B.国有企业亏损补贴 C.各项税收收入 D.其他收入 16.表明每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引起财政收入增加数额的指标是( ) A.财政收入弹性系数 B.财政收入边际倾向 C.财政支出弹性系数 D.财政支出边际倾向 17.已知x与y的回归方程是: =2.5+3x,在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x与y是负相关 B.x与y是正相关 C.回归直线的斜率是2.5 D.回归直线的截距是3 18.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过程中四个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 A.投资供给量≥投资使用量≥投资形成量≥投资财产形成量 B.投资供给量≥投资形成量≥投资使用量≥投资财产形成量 C.投资使用量≥投资形成量≥投资供给量≥投资财产形成量 D.投资使用量≥投资供给量≥投资形成量≥投资财产形成量 19.假定某地区基尼系数为0.28,表明该地区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为( ) A.高度平均 B.相对平均 C.相对合理 D.差距过大 20.居民消费按照消费内容不同,可分为( ) A.农村消费和城市消费 B.物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C.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 D.购买性商品消费和自给性实物消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在我国经济类型的划分中,属于公有经济的有(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私有经济 D.港澳台经济 E.外商经济 22.在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中,应用的指数有( ) A.数量指标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 E.结构影响指数 23.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主要有( ) A.水平法 B.表格法 C.图示法 D.相关系数法 E.累计法 24.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经济总体账户包括( ) A.生产账户 B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