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口服剂型比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传统与现代口服药物的剂型比较
本章重点内容
介绍各种口服药物制剂的剂型种类、剂型特点、正确使用方法、外观质量鉴别、保管养护方法及现代口服药物剂型的发展趋势。
第1节 剂型概述
药剂学的发展和进步,也就是剂型和制剂的发展和进步。从中国古代的汤、酒、灸、条、膏、丹、丸、散到现代的片剂、注射剂、胶囊剂、栓剂、软膏剂和液体药剂等剂型,以及正在积极发展的药物传输系统 (drub delivery systems,DDS)等,目前剂型已发展到四、五十种。每一个新剂型的出现都包含着科学的进步,生产设备和技术的改进或创新,新型材料的应用。了解药物不同的剂型特点是正确用药的一个基础,在临床用药中,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剂型仍然占主导地位,这些剂型是制剂的基本形式,不仅各种速效和长效的药物制剂需要采用这些形式给药,即使目前迅速发展的药物传输系统,最终仍然需要制成这些剂型。
1.1 剂型的含义与重要性
1.1.1 剂型的含义 将药物制成适合于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所需要的不同的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剂型通常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
1.1.2 剂型的重要性
⑴剂型是药物的载体与传递体,关系到药物能否及时输送到靶器官发挥预期疗效。
⑵不同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
⑶改变药物作用速度:如口服液剂与丸剂
⑷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控释制剂
⑸产生药物的靶向作用:如脂质体
⑹调节释药速度:如渗透泵片
⑺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如滴剂、口溶片、贴剂
1.2 剂型的分类
1.2.1 按给药途径分类:
⑴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丸剂 酒剂 散剂 胶囊剂 煎膏剂 片剂等。
⑵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①注射给药剂型如小针剂、大输液 ②呼吸道给药剂型如气雾剂 ③皮肤给药剂型如软膏剂、硬膏剂 ④黏膜给药剂型如眼药水、口腔贴片 ⑤腔道给药剂型如栓剂。
1.2.2 按分散系统分类:有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
1.2.3 按制备方法分类:有浸出制剂、灭菌制剂
1.2.4 按形态分类:有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
1.3 药物制剂的发展
药物制剂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代,基本反映了剂型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特点,
第一代:普通片剂、胶囊、丸剂等,约在1960年前建立。它从只要有标示量即可作药用而发展至重视了药品的崩解度
第二代:缓释制剂、肠溶制剂等,是以控制释放速度为目的的第一代DDS。以期血药浓度较快地达到有效浓度并趋向稳定水平,
第三代:控释制剂,剂型包括植入剂,透皮贴膏、控释片剂;靶向制剂如乳剂、 脂质体、 微囊、 微球、 纳米囊等。为第二代DDS。
第四代:由体内反馈情报靶向于细胞水平的给药系统,为第三代DDS。
20世纪后叶,我国的制剂产品已从传统经验工艺阶段上升到科学制药水平。剂型不单是给药的形式,而且对药物疗效有重大影响,是药物在体内呈现活性的始发物。
第2节 常用的口服药物剂型
2.1 中药口服剂型简介
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汤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典医籍中就记载了汤剂、丸剂、散剂、膏剂、酒剂、栓剂、洗剂、软膏剂、硬膏剂、糖浆剂和脏器制剂等二十几个剂型;20世纪后叶,中药制剂的发展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形成了高峰,几乎函盖了所有的西药剂型,成为世界上药剂剂型最多的国家。下面仅简介一些中药常见的口服剂型。
2.1.1 汤剂
是指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起效迅速。如四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一剂汤液分2-3次服用。
2.1.1.1 特点
1.多途径给药: 内服为主,也供洗浴、熏蒸、含漱等。
2.最大的优点:适应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
3. 缺点:需临时煎煮,久置易发霉变质,不便携带,服用容积大。
2.1.1.2 制备方法——煎煮法
药材加冷水盖面浸泡30min左右,煎煮取汁;再加水煎煮二至三次,合并滤液,即得。
复方汤剂中经常遇到一些须处理特殊的中药,一般在处方中都加注明:
⑴先煎:①质地坚硬的矿石、贝壳、角甲类;②有毒的中药如乌头,先煎可减毒;③分解产物有效的中药如石斛
⑵后下:①含挥发性成分多的如薄荷、荆芥,应在出锅前5-10min加入
⑶包煎:①花粉类、细小种子类、细粉类如蒲黄、葶苈子、滑石粉 ②含淀粉、黏液质多的:如葛根、车前子 ③附绒毛的 如旋覆花
⑷烊化:胶类或糖类中药,需加热水或药汁溶化后再服
⑸另煎:贵重中药如人参,单煎后再与他药混合
⑹冲服:难溶于水的贵重药物如三七粉
⑺榨汁:需取鲜汁应用的药材,如生梨、鲜姜
⑻调服:饴糖、蜂蜜及成药膏滋等应用药汁冲调服。
2.1.1.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