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设计及其难点与对策.docx
?
?
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设计及其难点与对策
?
?
黄剑+任番泉+王涛
摘要:通过调研总结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相关成果及经验总结,在“诸暨地质遗迹调查评价项目”中应用、实施和改进,总结得到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基于实践经验,针对性地提出项目设计前期准备和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工作难点及其对策,能够为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设计
0前言
地质遗迹资源作为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它经历并一定程度上记录了漫長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各种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每一个地质遗迹都具有独立的形成演化背景和自身特征,其不可复制的特性使其具有极强的代表性,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证据的同时兼赋美学、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等多重价值属性。
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作为建设地质公园的基础和核心工作,是地质公园建设的前提。研究通过“诸暨市地质遗迹调查评价项目”,整理了一套较为系统详细的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设计工作方法,并提出了项目设计工作中的主要工作难点与对策。
1设计前期准备
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是项目最基础的工作,其工作程度和详实与否,直接影响项目工作质量的好坏和工作进展的效率。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一则可以使得调查目的明确,工作量设计科学,合理加快工作进度;二来在调查初期就可以对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机理和科学意义作出初步判断,并通过野外调查进行验证和证据搜集,增加项目成果的质量和说服力。
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应在明确项目目的、任务的基础上,首先对调查区进行情况摸底。摸底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区地理位置和遗迹资源分布范围、自然地理概况和社会经济概况,其中自然地理概况应包括地区地形、地质、水文和气象等方面内容。这些摸底工作可为后续工作的合理安排,以及调查工作的分区和调查结论的合理推断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收集和研究作为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的基础工作,资料的齐全程度、系统性和对资料的研究深度,直接关系到对调查区地质遗迹资源的了解程度以及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相关资料按形式可分为文本资料和图件资料两类。地质遗迹调查评价收集的有关文本资料主要有:工作区不同比例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工作区矿产调查报告和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工作区区域内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和旅游开发等各类相关规划报告;区域矿产开发、地灾防治等各类地质有关地质相关工作方案;区域内以往跟地质有关的相关研究及工作开展文献;区域地质志、文物志和水文地质志等地方志;工作区统计年鉴及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相关文本资料。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收集的有关图件料主要有:工作区不同比例的区域地质图、地形图、地貌图;矿产资源分布图;工作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区域内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和旅游开发等各类相关规划图;行政区划图;遥感影像图;工作区导游图;工作区植被、土壤及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资料。
2项目设计
要掌握一个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主要通过调查和评价两个方面,而项目设计则是这两项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项目设计是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之上,组织野外踏勘,而后进行设计的编写、评审和实施。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项目的来源及目标任务;(2)工作区的地质地形、地理位置、交通经济和以往工作程度等基本概况;(3)工作部署;(4)组织管理;(5)经费预算;(6)预期成果等,其中,工作部署是项目设计的关键。
2.1野外踏勘
为使调查工作部署切于实际,设计前需要对调查区现场的地质和实施条件进行概略了解,因此有必要进行野外踏勘。野外踏勘的主要工作重点在于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地质遗迹点进行踏勘调查,进而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之上对调查区进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初步分析和推断。
2.2工作部署
通过对工作区地质遗迹资源基础资料的调研,结合野外踏勘,在全面掌握工作区情况的基础上,对调查工作进行部署。首先,应遵循“以点带面、统筹兼顾、编测结合、突出重点”的工作部署原则[5];其次,应结合调查区的遗迹资源情况,明确调查目标任务、工作内容、技术方法和技术要求,科学合理地设定设计工作量;第三,应根据统计的工作量分布情况,对调查对象进行分区,区分工作的重次;最后,应强调调查中发现,发现后落实的工作要求,积极发掘新的地质遗迹资源,并投入工作量进行落实,避免地质遗迹资源的流失。
根据地质遗迹资源的分类情况,确定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有:(1)重要的地质剖面,构造形迹,古生物化石,矿物矿床等;(2)由内外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如河流、瀑布、湖泊、泉水、冰川、岩溶洞穴、峡谷、火山地貌、黄土地貌、丹霞地貌等;(3)地震、滑坡、泥石流、地裂及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遗迹及发生规律;(4)特色稀有的动植物资源;(5)有观赏价值的各种人文历史景观;(6)当地的经济状况、民俗风情、游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