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霉素乳酸盐工艺规程.doc

发布:2020-02-17约1.58万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PAGE 2 -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26 页 岳阳同联药业有限公司 PAGE 2 红霉素乳酸盐工艺规程 共26页 第 PAGE 16页 编 号 红霉素乳酸盐工艺规程 颁发部门 JSB—规—Ⅴ—00200 标准化办公室 页 数: 共 29 页 生效日期 备份数: 年 月 日 编 订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编订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变更原因 工艺优化 发送单位 生产车间、技术部、生产部、质量部、档案室 目的:制订红霉素乳酸盐工艺规程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红霉素乳酸盐工艺技术过程中各项技术条件及工艺操作方法,适用于发酵、提取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 责任人:技术总监、生产车间负责人 产品概述 1.1 产品名称 a)法定名称: 红霉素乳酸盐 b)英文名称:Erythromycin Lacatate 1.2 化学结构 1.2.1 分子式:C37H67NO13·C3H6O3; 分子量:823.9 1.2.2 结构式 本品结构式: 1.3理化性质:红霉素乳酸盐是白色或类白色几乎无味的粉末,难溶于水,25℃溶解度1mg/ml,易溶于乙醇,在氯仿中微溶。 1.4 质量标准 红霉素乳酸盐质量标准见表1 表1 红霉素乳酸盐质量标准 性状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无异味 水分 ≤10.0% 生物效价(湿品) ≥690 u/mg 1.5用途:本品主要用于红霉素精制的中间体。 1.6工艺沿革与技术依据 工艺依据:生产工艺沿革采用西安制药厂、上海第三制药厂工艺路线,加以摸索后制订出来的。 技术依据:有关的技术数据是参考有关抗生素生产方面的资料得来的。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规格、质量标准 2.1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根据其材料类别,分别按有关标准的要求执行。 2.2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规格(见表2) 表2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规格 序号 名 称 规格 序号 名称 规格 1 玉米浆 生物发酵 13 豆油 食用 2 甲醛 工业级 14 硫酸铵 工业一级 3 玉米淀粉 食用 15 液体氯化铝 工业一级 4 碳酸钙 轻质 16 醋酸丁酯 工业一级 5 生物氮 生物 17 乳酸 工业级 6 液碱 工业级 18 红霉素溶媒 工业级 7 固碱 工业一级 19 氯化钠 食用 8 糊精 药用 2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工业级 9 豆粉 热榨中温 21 工业盐酸 工业一级 10 有机硅油 工业一级 22 正丙醇 工业一级 11 糖化酶 生化 23 乳酸稀释剂 工业级 12 淀粉酶 α-型 25 母瓶培养养生产工艺流程图 母瓶培养养 孢子培养34℃ 孢子培养34℃9d 孢子培养 34℃10d16~240hr 摇瓶培养 摇瓶培养 32℃48hr 种子瓶子瓶斜面发酵瓶发酵培养32±0.5℃ 种子瓶 子瓶斜面 发酵瓶 发酵培养 32±0.5℃120hr 二级种子培养液 二级种子 培养液 测定 测定 种子培养33~34℃1:1.0vvm 种子培养33~34℃1:1.0vvm以上,24~32h,罐压0.04MPa 种子培养33~34℃1:1.0vvm以上,24~32h,罐压0.04MPa 发酵培养 发酵培养0.3~0.8vvm,33℃培养0.01~0.03Mpa,140~160hr 生产力 生产力 一级种子 一级种子 培养液 滤洗液 滤洗液 加溶媒调PH9.8~10.2, 加溶媒调PH9.8~10.2, 二级逆流萃取 发酵液加液铝3~7%调 发酵液 加液铝3~7%调PH8.0~8.4过滤 加乳酸,调PH3.3-3.5 加乳酸,调PH3.3-3.5 烘干 淋洗 乳酸盐 轻液 成品 4. 工艺过程 4.1 发酵工艺过程 4.1.1 原材料配比(见表3) 表3 原材料配比 孢子斜面 种子摇瓶 小罐% 中罐% 发酵罐% 全料罐% 淀粉 1.0 2.5 1.8 1.8 4.8~5.4 4.8~5.4 黄豆饼粉 - 1.8 1.5 1.5 3.0 3.0 硫酸铵 0.3 0.12 0.12 0.12 0.18 0.18 玉米浆 1.0 1.3 0.7 0.7 1.6~2.0 1.6~2.0 氯化钠 0.3 0.3 0.3 0.3 0.65 0.65 硫酸镁 - 0.12 - - - - 碳酸钙 试剂0.25 0.6 0.5 0.5 0.7 0.7 硝酸铵 - 0.12 - - - - 豆油 - 3滴 0.8 0.8 0.5~0.7 0.5~0.7 有机硅油 - - - - 1.5L - 琼脂 2.0~1.6 糊精2.5 糊精1.2 糊精1.2 - - PH 自然 自然 自然 自然 自然 自然 计料体积 50ml/500 80ml/500 600l 5t 32t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