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重难点10 认识国家(印度、俄罗斯) (原卷版)-【查漏补缺】2022年中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docx
【查缺补漏】2022年中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
回归教材重难点10认识国家(印度、俄罗斯)
课程标准
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标准解读
印度、俄罗斯是世界区域地理第七单元的重点内容。通过对印度、俄罗斯讲解与介绍,要求考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的人口;印度的外向型经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重工业为重点)。考生应注重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性与地理实践力的运用。
本考点是中考必考点,2019年-2021年在各省市中考卷中,印度、俄罗斯的相关考点在选择题、综合题中均有考察,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考生要注重图文结合。
知识点一印度
海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南临印度洋。
地势
南北高,中间低
地形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山地;中部:以平原为主,为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河流
恒河:印度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注入孟加拉湾;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青藏高原),上游在中国叫雅鲁藏布江,注入孟加拉湾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10°N~30°N,属于热带和亚热带。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时间
盛行季风
风向
降水
气候
旱季
10月~次年5月
东北季风
陆地→海洋(印度洋)
稀少
雨季
6月~9月
西南季风
海洋(印度洋)→陆地
丰沛
粮食作物分布
水稻
恒河中下游平原,印度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平原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中上游平原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有利影响
西南季风为印度带来丰沛的降水,利于农作物生长
不利影响
西南季风很不稳定,进退时间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发,农作物歉收
服务外包产业
现状
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发展条件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
分布
大多分布在沿海的科技发达地区,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居民与城市
人口
数量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恒河平原地区
人种与宗教
大多属于白种人,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
城市
新德里——首都;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孟买——棉纺织中心;班加罗尔——电子工业、新兴工业中心
知识点二俄罗斯
自然环境:
(1)位置:地跨亚、欧两大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
(2)面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它是一个欧洲国家)。
(3)地形地势: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4)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
(5)河湖:伏尔加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最终注入里海,被俄罗斯人誉为的“母亲河伏尔加”。
鄂毕河:中国境内为额尔齐斯河。
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
勒拿河:高原与山地的分界线。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二、经济发展: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耕地面积广,集中在东欧平原地区,产量不稳定,粮食要大量进口。
(2)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尤为突出),民用工业落后。
(3)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位于亚洲)。
(4)交通:长途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西伯利亚大铁路(有“欧亚大陆桥”之称)。
三、人口超过1亿,以俄罗斯族为主。
四、主要城市
(1)莫斯科:首都,交通发达,是俄罗斯铁路、公路、内河和航空运输的枢纽;
(2)圣彼得堡:俄罗斯第二大城市、波罗的海沿岸重要港口;
(3)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内,北冰洋沿岸的重要海港,是终年“不冻港”;
(4)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
模拟题组(2022中考模拟题精选)
一、选择题
(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图为“印度地形区分布图及印度农作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据图判断,下列关于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大 B.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地势落差大
C.北部山脉的隆起是板块张裂的结果 D.地势中部低,东西高,地势落差大
2.据图中信息推断()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