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exp—维数组字符数组.doc

发布:2017-04-03约2.9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机实验七 二维数组与字符素组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共6个题,其中2个选做题。第一个选做题应该比较简单,希望大家都能试试。 一.目的要求 掌握二维数组的基本概念,如何定义二维数组,如何初始化二维数组。 掌握二维数组的基本操作:引用数组元素、行(列)求和,行(列)最大最小值,整个数组的输入输出等。 掌握与二维数组有关的算法,如找最大最小值(或位置)、矩阵转置等。 掌握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基本应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题1】程序填空:输入一个4×4矩阵,求出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之和sum1、副对角线上的元素之和sum2,并输出结果。 提示:每一行只有一个主对角线元素a[i][i](特征:i==j),也仅有一个副对角线元素a[i][n-i-1](特征:i+j==n-1,即j=n-1-i) 源程序: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i,j,sum1=0,sum2=0, a[4][4]; printf(Input a 4*4 matrix:\n); for( ) //输入矩阵元素 for( ) scanf(%d, a[i][j]); for(i=0; i4; i++ ){ //计算sum1和sum2 sum1 += ; sum2 += ; } printf(sum1=%d, sum2=%d\n, sum1,sum2); //输出结果 } 运行程序,并输入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运行结果:sum1= , sum2= 【实验题2】程序填空:打印杨辉三角形前10行: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 …… …… …… 算法提示:分析一个10行的杨辉三角,需要一个10×10的二维矩阵a,则: 杨辉三角为下三角矩阵,只需要求出第i行(i=0,1,2,…,9)前i+1个元素,即a[i][j]!=0 (j=0…i). 每行的第0列元素均为1,即a[i][0]=1; 每行的主对角线元素也均为1,即a[i][i]=1; 从第2行开始,每行夹在第0列元素与主对角线元素之间的元素a[i][j]( i=2,3,…,9, j=1,..,i-1 ) 等于其左上方元素a[i-1][j-1]与正上方元素a[i-1][j]之和,即a[i][j]=a[i-1][j-1]+a[i-1][j]; 输出该矩阵的下三角,即得出杨辉三角的前10行。 源程序: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i, j, int a[10][10]; for(i=0; i10; i++) //各行的第0列元素与主对角线元素赋1 = =1; for( i=2; i10; i++ ) //为第2~9行的夹在第0列与主对角线之间的元素赋值 for(j=1;j ;j++) a[i][j]= ; for(i=0; i10; i++){ //输出矩阵中的下三角矩阵 for(j=0; j ; j++) printf(%5d, a[i][j]); printf(\n); //Line 12 } } 问: 如果删除Line 12,程序运行结果有何不同? 答: 【实验题3】程序改错:输入一个以回车结束的字符串(有效长度少于80),将其中的小写字母统一更换成对应的大写字母。 提示:三项任务:1、输入字符串,并存储在字符数组中; 2、遍历字符串的每个元素,如果是小写字母(’a’97~’z’122),则更换成大写字母 3、输出更新后的字符串 源程序: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i; char s[80]; i=0; while( (s[i] = getchar()) != ‘\n’ ) i++; //输入字符串,以回车结束。记住这个写法 s[i]= ; //输入字符串结束符号 for( i=0; ; i++ ) //将遍历字符串,将小写字母转换成大写字母 if( s[i]=as[i]=z) s[i]= ; for( i=0; s[i]!=\0; i++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