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 1《陋室铭》.pptx
新课导入;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
2.反复朗读以至成诵,体会语言特色。
3.了解作者高尚的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铭”和“说”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文体。查找资料,了解这两种文体的特点。
阅读课文,参考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自己解决疑难问题。;【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代表作】
《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
《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等。;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记述生平、事迹、功德或警戒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德馨苔痕案牍鸿儒
西蜀何陋调素琴;朗读短文,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译文: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
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一、一词多义;二、古今异义;4.无丝竹之乱耳;三、词类活用;4.无丝竹之乱耳;朗读短文,圈出押韵的字,说说押的韵是什么。;全文的主旨是哪句?说说它的含义和作用。;作者是怎样引出陋室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兴: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
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陋室真的陋吗?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之景宜人
陋室之人高雅
陋室之事有趣;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1.此文仅仅是在写陋室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试着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描写身边的物,表达自己的志向。;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