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第一章基本方法(西医7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两用听诊器----钟型 两用听诊器----膜型 膜型听诊器 钟型体件——适于低音调声音听诊; 听诊器的应用: 膜型体件——适于高音调声音听诊。 (二)注意事项 五、嗅 诊 医师以嗅觉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一种诊断方法。 1、刺激性蒜味 有机磷农药中毒; 2、烂苹果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氨水味 尿毒症; 4、肝腥味 肝昏迷。 基本方法小结 一、视诊 包括全身和局部视诊。 二、触诊 掌握触诊方法及意义。 三、叩诊 会进行间接叩诊法的操作, 掌握叩诊音的名称和正常部位。 四、听诊 注意听诊器的类型。 五、嗅诊 掌握常见的异常呼吸气味。 第一章 基 本 检 查 法一、视 诊 视诊是医师用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1、全身视诊:观察患者的全身状态。 2、局部视诊:观察患者的局部体征。 (一)视诊方法(视诊内容) (二)注意事项 侧面自然光线,不同角度进行视诊。 二、触 诊 触诊是医生通过手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诊断方法。 手的敏感部位:指腹和掌指关节掌面。 触诊要了解脏器或病变物理状态:位置、大小、表面形态、硬度、压痛等。 (一)触诊方法--腹部触诊方法 1、浅部触诊法(触及深度1cm) 检查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的A、V、N等; 检查腹部有无触痛、抵抗、搏动、肿块或脏器肿大。 间接叩诊法的注意事项: ②运用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 ③叩击动作短促、灵活、有弹性; ④叩击力量和时间间隔均匀一致; ⑤叩诊一个部位时,每次只需叩打2~3次,如音响不清晰,再连续叩打2~3次。 ①叩击方向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听诊器的组成 耳件 体件 胶管 两用听诊器----钟型 两用听诊器----膜型 (二)注意事项 1、环境应安静、温暖、避风。 2、听诊器体件紧贴皮肤,切忌隔衣听诊。 3、避免胶管、衣被之间摩擦。 4、注意排除外来声音的干扰。 5、患者可采用不同体位。 五、嗅 诊 医师以嗅觉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一种诊断方法。 嗅呼气的方法:医师用手将病人的呼气扇向自己的鼻前来嗅。 异常气味多来自于皮肤、粘膜、呼吸道、胃肠道、呕吐物、排泄物等。 第二篇 检体诊断(P71) 辽宁中医药大学 西诊教研室 姜智慧 体格检查:是医师利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单辅助工具对患者进行系统检查。体征:体格检查的异常发现。基本检查法:视、触、叩、听和嗅诊。检体诊断:医师通过体格检查收集资料、认识疾病的诊断方法。 检 体 诊 断 概 述 目的要求 掌握触诊方法 1 掌握叩诊音 2 掌握嗅诊常见呼吸气味 3 其他内容熟悉或了解 4 体格检查常用器具 叩诊锤 第一章 基 本 方 法一、视 诊 医师用视觉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 的诊断方法。 (一)视诊方法(视诊内容) 1、全身视诊;2、局部视诊。 (二)注意事项 侧面自然光线,不同角度进行视诊。 二、触 诊 医生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诊断方法。 注意:物理状态、手的敏感部位。 (一)触诊方法--(腹部) 1、浅部触诊法(1cm) 检查体表浅在病变; 检查腹部有无触痛、抵抗、搏动、肿块、脏器肿大。 浅部触诊法 2、深部触诊法(2cm) (1)深部滑行触诊法 检查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 (2)双手触诊法 检查肝、脾、肾和腹腔肿瘤等; (3)深压(插入)触诊法 确定腹腔压痛点; (4)冲击(浮沉)触诊法 大量腹水患者触肝、脾或包块。 深部滑行触诊法 深部滑行触诊法 双手触诊法 在触何脏器? 双手触诊法 在触何脏器? 深压触诊法 压痛点的名称及定位? 冲击触诊法 (二)注意事项 1、患者的体位和呼吸:仰卧位,腹式呼吸。 2、医生的位置和动作:站在患者右侧,浅→深。 3、检查腹痛患者:健康部位→病变部位。 4、触诊顺序: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腹中部。 医生在右侧双手触诊法触左肾 医生在左侧双手触诊法触左肾 以腹部触诊检查最重要 三、叩 诊 医师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部,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征来判断被检查脏器有无异常的诊断方法。 叩诊多用于胸、腹部。 (一)叩诊方法 1、直接叩诊法 用于胸、腹部广泛病变。 2、间接叩诊法(指指叩诊法) 是临床常用的叩诊方法。 左手中指紧贴于叩诊部位,右手中指指端垂直地叩击左手中指第2指节的前端。 间接叩诊法的注意事项: 直接叩诊法 间接叩诊法 间接叩诊法 (二)叩诊音 叩诊音 特点 正常部位 意义 音响 音调 持续时间 清音 较强 较低 较长 正常肺 过清音 更强 更低 更长 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