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常见病毒.ppt

发布:2024-03-31约2.58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常见病毒第一节呼吸道病毒掌握流感病毒的形态特点、抗原分型、免疫特点、致病物质、防治原则形态特点:是有包膜的RNA球形或丝状病毒抗原分型:根据核蛋白和M蛋白的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又根据HA及NA抗原不同分为若干亚型。(甲型流感病毒的HA或NA抗原变异频繁,迄今已经历过多次重大变异。抗原性变异是流感病毒最突出的特性,也是流感防治的困难所在。)免疫特点:病后机体可产生中和抗体,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但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呼吸道局部的SIgA在预防感染和阻止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致病物质:血凝素(HA)--与病毒吸附、穿入有关,能引起红细胞凝集,神经氨酸酶(NA)--有利于成熟病毒的释放和扩散。所致疾病:流行性感冒防治原则:(1)预防为主—流行期间避免人群聚集,公共场所应通风换气或用乳酸加热熏蒸空气;早发现及时隔离治疗患者;选用流行毒株制备相应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目前多用灭活疫苗或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进行预防)(2)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细菌感染,盐酸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甲基金刚烷胺可用于预防、治疗甲型流感,干扰素滴鼻、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可用于治疗。第三节肝炎病毒一、甲型肝炎病毒掌握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主要检查方法主要形态结构特点:球形、无包膜、单链RNA型病毒,由空心和实心两种颗粒致病性:传染源—病人或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即消化道传播所致疾病:丙型肝炎(全身不适、乏力、发热、皮肤和巩膜黄染、肝肿大压痛)2-4周可恢复,预后好,不转为慢性肝炎。病后产生抗-HAV,对病毒再感染有保护作用。主要检查方法:ELISA法检查病人血清中抗-HAV,对病毒再感染有保护作用。二、乙型肝炎病毒理解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特点、抗原分型、防治原则、五项指标的意义结构特点:DNA型,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是完整的病毒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抗原分型: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之一;抗-HBs的出现表明机体对HBV有免疫力,可抵御HBV的再感染。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不易在血中检出;抗-HBcIgG在血中存在时间长,常见于急性患者恢复期、慢性感染或曾经感染过HBV的血清中;抗-HBcIgM的存在常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可作为HBV复制,血液具有强传染性的指标;抗-HBe有一定的免疫防御作用。4)前s抗原(PreS)可作为HBV复制,血液具有传染性的标志;抗-PreS能阻止病毒的吸附,表明HBV被清除和疾病恢复。致病性:1)传播途径:血源传播;接触传播;垂直传播2)所致疾病:无症状带毒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超敏反应-重症肝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3)病后机体对同型病毒可产生免疫防治原则:严格筛选供血人员。严格消毒医疗器械、病人的排泄物,隔离病人,防止医源性传播。加强育龄妇女HBsAg的监测,阻断母婴传播。经常开展人群普查,以加强对无症状携带者的检出及治疗。对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儿童等用HBsAg血源疫苗、基因工程疫苗进行特异性自动免疫。用含高效价抗-HBs的免疫球蛋白对易感者进行紧急预防和阻断母婴传播。治疗用广谱抗病毒药,中草药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掌握乙肝五项指标的意义HBsAg表示HBV急性或慢性感染或病毒携带者。血液具有传染性。抗HBs表示HBV的既往感染或预防接种后,对再感染具有保护作用。患者则表示在恢复,预后好。抗HBcIgM表示HBV感染早期,血液具有传染性。抗HBcIgG高效价代表HBV现症感染,低效价代表HBV既往感染。HBeAg表示HBV感染早期,病毒在复制和血液具有传染性,持续阳性表示转为慢性。抗HBe表示机体有一定的免疫力。病毒活力降低,传染性减弱。三、丙型肝炎病毒理解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特点、抗原分型、防治原则结构特点:球形,RNA型,有包膜病毒有不同的基因型,我国多见Ⅱ型传播途径:主要经血源传播,也可经母婴传播。防治原则:预防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对献血员和血制品必须进行HCV监测四、丁型肝炎病毒理解丁型肝炎病毒的结构特点、抗原分型、防治原则结构特点:是一种缺陷病毒,需要HBV才能复制球形,RNA型。传播途径:主要经血源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或母婴垂直传播,但必须同时有或先有HBV感染才能引起HDV感染。两者同时感染可表现为自限性防治原则:接种HBV疫苗也可预防HDV感染,干扰素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五、戊型肝炎病毒掌握戊型肝炎病毒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致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