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docx

发布:2017-12-31约1.55万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路彦明 1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路彦明 1 , 2 ,李汉光 1 , 2 ,陈勇敢 2 ,张国利 2 ,张玉杰 2 ,李振华 2 (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 ,廊坊 065000 ) [摘 要 ]寨上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亚带 。矿脉体的产出受控于 NWW 向断裂和褶皱构造 ,走 向 NWW。矿石主要为蚀变岩型 ,成矿可分为 4 个阶段 。矿石微量元素分析发现 , A u为一独立元素组 。 + + - 4 - - + 流体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以 H2 O 为主 ,其次为 CO2 、CH4 、C2 H6 ,离子以 N a 、K 、SO2 、F 、C l 为主 , N a / K+ 为 112~514, 且 富 F - 。流 体 包 裹 体 氢 同 位 素 δD O 介 于 - 65 ‰ ~ - 92 ‰之 间 , 氧 同 位 素 δ18 H 2 34 OH 2O - SMOW值介于 4171 ‰~11101 ‰之间 。硫化物的 δ S为 310‰~912 ‰。矿石稀土元素含量特征与围 岩明显不同 。金矿是在深部和浅部流体相互作用下 ,形成于中低温 、低盐度环境中 。 [关键词 ]寨上金矿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 P618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0495 - 5331 ( 2006) 04 - 0025 - 07 寨 上 金 矿 位 于 西 秦 岭 礼 (县 ) —岷 (县 ) 金 矿 带 [ 1 ]西段 ,为该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金矿之一 , 随着勘探工作的进一步投入 ,矿床资源量有望继续 扩大 。 1 成矿地质环境 按照张国伟 ( 1996 ) [ 2 ] 的划分方案 ,寨上金矿位 于西秦岭造山带北亚带 ,该构造单元北侧以商丹断裂 为界与祁连 —北秦岭造山带相连 ,南侧以岷县 —凤 县 —镇安断裂与西秦岭造山带南亚带相连 (图 1) 。 区内出露地层有泥盆系及其以后的各时代地 层 ,以泥盆纪地层出露最为广泛 。包括寨上金矿在 内的礼岷矿带主要金矿床 (如李坝金矿 、金山金矿 ) 的赋矿围岩多以泥盆纪地层为主 ,且在整个西秦岭 地区 ,泥盆纪地层中 A u的丰度值确实较高 [ 3 ] ,据此 有部分学者研究认为该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质主 要来源于地层 。作为矿源层 ,不仅需要有较高的 A u 丰度值 ,同时 ,地层中的 A u 还需活化迁移出来 ,路 彦明等 [ 4 ]对西藏藏北地区研究发现 ,以前被认为是 矿源层的地层 ,实际上并非金矿成矿物质的主要提 供者 。那么西秦岭地区泥盆纪地层最终有多少 A u 能活化和迁移出来 ,是否是金矿成矿的矿源层 ,仍待 研究 。 礼 —岷矿带岩浆活动总体以中川地区印支期形 图 1 寨上金矿区综合地质略图 (据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五支队 , 2004 ) ① 1—第四系 ; 2—老第三系砾岩 ; 3—下二叠统含炭质板岩夹砂岩 、灰岩 ; 4— 上泥盆统大草滩群粉砂灰板岩夹薄层灰岩 ; 5—中泥盆统板岩 、砂岩夹薄 层灰岩 ; 6—断层及编号 ; 7—金矿化脉及其编号 成的五大岩体为代表 。岩浆活动主要通过改变围岩 物质 成分 及物 理 、化学 形态 , 从 而促 成 A u 元素 迁 移 ,这是众多研究者取得共识的 。但研究区岩浆岩 是否是矿质提供者 ,仍存在争议 。 [收稿日期 ] 2005 - 04 - 07; [修订日期 ] 2005 - 07 - 28; [责任编辑 ]韩进国 。 [基金项目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专项科研基金项目 (编号 : HJO3 - 1 )资助 。 ①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五支队.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区及外围岩金普查报告 , 2004。 [第一作者简介 ]路彦明 ( 1971 年 —) ,男 , 1996 年毕业于长春科技大学 ,获硕士学位 ,在读博士生 ,高级工程师 ,现主要从事金矿成矿等研 究工作 。 25 地质与勘探2006年西秦岭造山带北亚带 ,是晚古生代以来发育在秦岭微板块北缘被动陆缘之上的礼岷前陆盆地 ,主 要历经 4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 5 ] ,其中三叠纪末的印 支运动期为西秦岭地区金矿成矿的一个主要时期 ,中 、新生代燕山 —喜马拉雅期亦伴随有区域性的金 成矿作用的发生 地质与勘探 2006年 西秦岭造山带北亚带 ,是晚古生代以来发育在 秦岭微板块北缘被动陆缘之上的礼岷前陆盆地 ,主 要历经 4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 5 ] ,其中三叠纪末的印 支运动期为西秦岭地区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