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仿真软件使用.ppt
项目一仿真软件使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制作人:王洪庆白天明项目内容:通过仿真软件使用的学习,可以达到独立调试的目的。了解单片机的发展历程及方向。学会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定义及转换方法。掌握仿真软件菜单的使用方法,能够对程序进行汇编、修改,观察、调试和运行。能力目标: 课题1仿真软件的菜单使用 课题2计算机的数值与编码实战演练: 1.上机操作熟悉计算机中的数制和编码。 2.上机实践掌握仿真软件的调试和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存盘汇编,能够通过软件观察数据变化。 3.通过该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学生的工程道德观念,建立工程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课题2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能力训练:掌握单补码的运算能力。仿真软件菜单的使用能力。知识要点单片机概念补码的运算法则课题内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计算机中的数制和编码。技能操作上机操作掌握菜单的操作方法。计算机的基本知识0102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一)计算机发展概述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这台计算机的名字称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中文的意思为“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重达30吨,占地160多平方米,功率为150千瓦,价值40万美元,但运算速度仅为5000次/秒。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先后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的四个发展时代。其各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如下。01第一代计算机出现在1946年至1958年间,其主要特征为:主机采用电子管器件,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软件采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02第二代计算机出现在1958年至1964年间,主要特征为:主机采用晶体管器件,应用领域涉及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两个方面,软件采用高级(算法)语言和操作系统。03第三代计算机出现在1964年至1971年间,其主要特征为:主机采用集成电路,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计算机设计思想已逐步形成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04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诞生以超导器件、电子仿真、集成光路等技术支撑的第五代计算机。目前,计算机总的发展趋势是朝着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第四代计算机为1971年至今,其主要特征为:主机采用中、大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领域已涉及各行各业,在系统结构方面向着多机系统、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和微型计算机方向发展,系统软件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图所示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框图。(三)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出现1975年世界上第一块单芯片微型计算机TMS-1000问世。单芯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又称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控制器),属于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特征)。它把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和ROM)、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以及定时器/计数器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单片机”。单片机的主要特点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具有优异的性能价格比控制功能强低电压、低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