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味理中丸_百一卷十一_减法方剂树.doc

发布:2024-10-21约3.8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5

四味理中丸_百一卷十一_减法方剂树TOC\o1-3\h\z\u

四味理中丸_百一卷十一_减法方剂树 1

1. 原方 3

1.1. 组成:干姜、甘草(炙)、白术、红曲。 3

1.2. 功效:脚气。 3

1.3. 来源:《百一》卷十一。 3

2. 平胃散 3

2.1. 减:干姜 3

2.2. 组成:红曲(年久者)3钱半,甘草(炙)1钱,白术1钱半(面炒)。 3

2.3. 功效:小儿吐逆频并,手足心热,不进饮食。 3

2.4. 来源:《医方大成》卷十引《经济方》 3

3. 六一汤 3

3.1. 减:干姜、红曲 3

3.2. 组成:白术6两,甘草1两。 3

3.3. 功效:脾胃不和,心腹痞闷,胁肋胀,口苦无味,呕哕恶心,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肠虚自利,肌体瘦弱,膈气翻胃。 3

3.4. 来源:《鸡峰》卷二十五 3

4. 姜草汤 3

4.1. 减:白术、红曲 3

4.2. 组成:甘草(炒)1钱,干姜1钱。 3

4.3. 功效:阴乘于阳,寒而呕血。 4

4.4.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七 4

5. 黑子散 4

5.1. 减:白术、红曲 4

5.2. 组成:干姜半两,甘草1分。 4

5.3. 功效:小儿慢脾风。 4

5.4. 来源:《普济方》卷三七二 4

6. 黑散 4

6.1. 减:白术、红曲 4

6.2. 组成:干姜半两,甘草1分。 4

6.3. 功效:慢脾风,目垂面白。 4

6.4. 来源:《幼幼新书》卷十引《庄氏家传》 4

7. 甘草干姜汤(《伤寒论》。) 4

7.1. 减:白术、红曲 4

7.2. 组成:甘草4两(炙),干姜2两。 4

7.3. 功效:脾胃阳虚,手足不温,口不渴,烦躁吐逆;老年虚弱尿频,下半身常冷,咳唾痰稀,眩晕短气,脉沉无力;现用于胃脘痛、吐酸、肠鸣腹泄、胸背彻痛、眩晕、喘咳,经期腹痛属寒证者;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 4

7.4. 来源:《伤寒论》 5

8. 二宜散 5

8.1. 减:白术、红曲 5

8.2. 组成:甘草(慢火油煎)、干姜(炮,洗)各等分。 5

8.3. 功效:赤白痢。 5

8.4.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七 5

原方

组成:干姜、甘草(炙)、白术、红曲。

功效:脚气。

来源:《百一》卷十一。

平胃散

减:干姜

组成:红曲(年久者)3钱半,甘草(炙)1钱,白术1钱半(面炒)。

功效:小儿吐逆频并,手足心热,不进饮食。

来源:《医方大成》卷十引《经济方》

六一汤

减:干姜、红曲

组成:白术6两,甘草1两。

功效:脾胃不和,心腹痞闷,胁肋胀,口苦无味,呕哕恶心,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肠虚自利,肌体瘦弱,膈气翻胃。

来源:《鸡峰》卷二十五

姜草汤

减:白术、红曲

组成:甘草(炒)1钱,干姜1钱。

功效:阴乘于阳,寒而呕血。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七

黑子散

减:白术、红曲

组成:干姜半两,甘草1分。

功效:小儿慢脾风。

来源:《普济方》卷三七二

黑散

减:白术、红曲

组成:干姜半两,甘草1分。

功效:慢脾风,目垂面白。

来源:《幼幼新书》卷十引《庄氏家传》

甘草干姜汤(《伤寒论》。)

减:白术、红曲

组成:甘草4两(炙),干姜2两。

功效:脾胃阳虚,手足不温,口不渴,烦躁吐逆;老年虚弱尿频,下半身常冷,咳唾痰稀,眩晕短气,脉沉无力;现用于胃脘痛、吐酸、肠鸣腹泄、胸背彻痛、眩晕、喘咳,经期腹痛属寒证者;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

来源:《伤寒论》

二宜散

减:白术、红曲

组成:甘草(慢火油煎)、干姜(炮,洗)各等分。

功效:赤白痢。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