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pdf
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一是调整产业有一定的难度;二是现有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没有充分发挥指导、
服务功能,在生产管理和销售过程中的中介服务作用不明显,致使农产品产销信息闭塞,渠
道不畅;三是已经开发采摘旅游观光活动,未能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
没有形成系统的观光产业模式,综合经济效益不明显;四是农村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带动能力不强,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2、农民收入水平偏低。
一是土地流转不够灵活,集约化程度低;二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
理经验,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三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四是
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偏低;五是农民在文化素质方面,受教育程度普遍
偏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较慢;在技能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还比较少,体能性的务农、
打工占绝对比例。
3、村庄规划建设水平较低。
大部分村庄建设缺少规划或者规划编制不够完善,执行不严,部分村庄建设无序,管理水平
低下。很多村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多年形成的生活
习惯难以改变,生活、生产垃圾随意堆放,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4、村集体缺乏公共积累。
很多行政村集体经济处于“空壳”状态,日趋弱化的集体经济已经深刻的影响到农村社会事业
的发展。
5、村级组织管理弱化。
一是村级行政组织职能弱化;二是村级干部管理机制和民主管理制度弱化;三是村级党组织
战斗力弱化,无法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几点建议:
1、统筹城乡建设,制定发展规划。
要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依据城镇
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村庄建设规划。应进一步加强规划制定和实施的依法监督和
统一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做到一部规划管到头,一张蓝图
建到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理顺多头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区、街财政管理体制和转
移支付制度,快速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流通领域改革、农村社
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建设等,力求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上有
所突破。
2、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农业投入。
建立健全“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包扶单位帮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
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筹资机制,广辟资金渠道,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
策、税收等多种手段,全方位支持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保
投入资金规模和在财政经常性收入中所占比例双增长。制定实施新农村建设投融资管理办
法,积极引导民间和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要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健全
行政村公交网络体系;全面实施村庄绿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
建设;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解决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的处
理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二是要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搞好节水灌溉示范,引
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加大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田生产
路网和农田林网建设;实施农业机械补贴项目,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4、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加快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加大示范
带动,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就地转化农民。近郊村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突出为城市服务的
特点;近项目园区村可重点发展为项目园区配套、服务的产业;城中村可全力以赴发展为城
市服务的第三产业。同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
企业和城市转移,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工业、
第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务工、经商和租金等非农收入。
三是强化管理,提高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逐步提高土地征用补偿
标准,着力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增加农民的红利收入,规范引导城郊农民的房屋
出租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5、加强综合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训。从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