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RCGIS进行DEM制作和表面教程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EM和表面分析 闫磊 Email: gisworld@126.com DEM和表面分析 一、DEM是什么 DEM是“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的英文简写。 数字地形模型(DTM):即Digital Terrain Model,是数字形式表示的地表面,即区域地形的数字表示,它是由一系列地面点的X,Y位置及其相联系的高程Z所组成。这种数字形式的地形模型是为适应计算机处理而产生的,又为各种地形特征及专题属性的定量分析和不同类型专题图的自动绘制提供了基本数据。在专题地图上,第三维Z不一定代表高程,而可代表专题地图的量测值,如地震烈度、气压值等。 DEM有两种方式TIN和Grid(raster) 1.2什么是Tin TIN 规则三角网 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一种将地理空间分割为不重叠的相连三角形的矢量数据结构。 每个三角形的折点都是具有 x、y 和 z 值的采样数据点。 这些采样点通过线相连,从而构成 Delaunay 三角形。 TIN 用于存储和显示表面模型。 。 TIN 用于表示一个表面,或者说是连续的数据,而不能表示离散的数据 TIN 通常用于表示大数据应用中的 terrain 表面,而高程点则允许不规则地分布以容纳表面中具有较大差异的各个区域,并且高程点的值和实际位置将作为结点保留在 TIN 中。 1.3表面模型(GRID和TIN)的区别 栅格是像元(或像素)的矩形阵列,每个栅格都存储了它所覆盖的表面部分的值。一个指定像元包含一个值,因此,表面的详细程度取决于栅格像元的大小。??? 这两种模型各有优缺点,相比而言,GRID模型比较简单、高效,TIN模型比较精确,数据量,耗内存大。所以,一般GRID模型多用于区域性的、小比例尺的应用,而TIN模型则更常用于精细的、大比例尺的应用。 二、DEM制作 1、TIN制作和过程中存在问题 2、grid生成 3、从DEM提取值 2.1创建TIN 1、使用等值线和离散点(有一个字段标注高程值)加载等值线,一定要选高程字段硬断线提供Z值,那么构建出来的Tin也就会在Hard line处生成节点,表示表面上的不连续性; 软断线在参与构Tin时,本身不提供Z值,表示线性要素但并不改变表面坡度的边。比如,要标出当前分析区域的边界,mass points离散点,生成的TIN没有线,用于点生成tin 2.1两块等高线创建TIN –Tin的剪裁(中级) 两块等高线创建TIN,按照下面的方法,创立Tin,这不是我们需要??? 2.1两块等高线创建TIN –Tin的剪裁(中级) 使用矢量和栅格clip、split都不可以的,只有在创建Tin,加入剪裁的面,一起参与创建tin,面的参数设置,如下,使用hard clip 多边形参与tin四种方式 裁切:定义插值的边界,处于裁切多边形之外的输入数据将不参与插值与分析操作。 删除:定义插值的边界,与裁切多边形的不同之处在于多边形之内的输入数据将不参与插值与分析操作。 替换:可对边界与内部高度设置相同值,可用来对湖泊或斜坡上地面为平面的开挖洞建模。 填充:它的作用是对落在填充多边形内所有的三角形赋予整数属性值。表面的高度不受影响,也不进行裁切或删除。 设置界面 硬替换中的字段值才有意义 2.2Tin-DEM TIN 转栅格 然后TIN 转栅格,生成DEM,直接使用经纬坐标的无法生成grid, Elevaton按原来的值、下面坡度、坡向,Cellsize 默认值是图形外接矩形最短边除以250,单位和地图坐标定义,是地理坐标是度为单位,其他以米为单位,一个像素点代表的矢量的大小(高度*宽度),Cellsize越大,粒度越大,影像越小(行数row,col越少),数据精度越低, Cellsize可以浮点数,可以小于1的 2.3 对点填等高值通过Dem 给值提取至点Extract Values to Points 2.3 对点填等高值(二)通 采样 后生成点 也可以Sample,不同是这个工具生成只有一个属性表,需要通过数据表建立点层。 三.空间表面分析 等值线(Contour) 坡度(Slope) 坡向(Aspect) 山体阴影(hillshade) 视域(Viewshed) 填挖方(Cut/Fill) 9.3表面分析,可以基于Tin,也可以基于Grid,基于tin的效果,比grid要好的多,基于grid还和grid的分辨率有关,ArcGIS10是两个不同的工具 基本按钮介绍 在屏幕上创建等高线,是Element,操作在屏幕上点一下 屏幕可视分析,操作是屏幕上划线,绿色是可视、红色是不可视 画点 画线 画面 断面分析,先划线 3.1.等值线 1、等值线(Conto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