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对比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对比研究
袁会平 袁晓芳 张翠勉 董花瑞 郭艳萍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邯郸医院外科 056002)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333-02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清洁度和口腔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重症监护科(ICU)符合条件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2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观察组63例采用0.9%生理盐水口腔冲洗后喷洒益口含漱液。观察两组患者在口臭、溃疡、糜烂及真菌感染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口臭和口腔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结论 0.9%生理盐水口腔冲洗后喷洒益口含漱液在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臭、口腔炎中效果明显。
【关键词】 经口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益口含漱液 冲洗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行人工气道的患者明显增多,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其中经口气管插管因操作简单、损伤小而使用较多,但经口气管插管可损伤咽喉部,削弱气管纤毛清除作用及咳嗽机制,且跨越了作为人体呼吸道防御系统之 一的口咽部,使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增加[1]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还存在口腔不能闭合,易导致口腔干燥、黏膜溃烂和细菌感染等不足[2],对经口气管插管行连续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为18%~60%,其致病菌为口咽部寄生菌群[3],因此做好口腔护理,可以积极预防和减少口腔并发症,减少VAP发生机会。我科采用0.9%生理盐水口腔冲洗后喷洒益口含漱液的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住ICU并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125例,排除入科前有口腔疾病的患者。其中男73例,女53例,年龄14~86岁,平均44.5岁。基础疾病:神经系统疾病26例,呼吸系统疾病41例,外科手术后18例,多发伤32例,其他9例。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种、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技术与方法
1.2.1 观察时间:自气管插管开始至拔除气管导管。由专人进行口腔护理并负责收集资料,建立记录表格,内容包括:患者床号、姓名、入院诊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原因及时间、标本采集时间、痰培养结果和患者体温。观察指标:口臭、溃疡、疱疹、真菌感染等。
1.2.2 清洗方法
1.2.2.1 计划与准备:①清醒患者指导配合;②操作者及环境准备:操作者要彻底洗净双手,戴无菌手套,口罩,保持环境清洁舒适;③体位准备:摆好患者体位,一般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④呼吸道准备:先吸净气管内和口腔的痰液,检查口腔及气管插管情况。
1.2.2.2 具体操作: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
由一名护士固定患者头部和气管插管,另一名护士按常规口腔护理方法用0.9%生理盐水棉球进行擦洗。操作完毕,确认气管插管的深度,更换无菌牙垫,固定插管,2次/d。观察组:采用0.9%生理盐水口腔冲洗后喷洒益口含漱液。首先床头抬高15~30度,松开牙垫固定系带,取出牙垫,充分吸引口咽部分泌物,固定气管导管。患者头偏向一侧,0.9%生理盐水250ml接一次性输血器,去掉针头部分,从不同方向对患者牙面、颊部、舌面等进行缓慢冲洗,同时在对侧口角作同步负压吸引,循环冲洗吸引3次,吸尽口腔内残余的液体,而后用成都润兴有限公司生产的益口含漱液进行喷雾,每次2~3喷,确认气管插管深度,更换一次性无菌牙垫,固定插管,2次/d。
1.2.3 评价方法 每次护理后,护士记录病人的口腔清洁度,有无口臭、溃疡、疱疹、真菌感染等口腔并发症。
1.2.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输入SPSS 10.0统计软件,采用Fisherrsquo;s Exact Test检验。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口腔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口臭 溃疡 疱疹 真菌
对照组 62 15 12 13 20
观察组 63 2 3 4 2
P lt;0.05 lt;0.05 lt;0.05 lt;0.05
3 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口腔卫生状况与VAP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分泌物多,加上气管
显示全部